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在月球上看電視不是夢

來源:觀察者網

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探月四期大幕再啟。與以往執行探月任務的火箭不同,這次是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八號首次執行探月發射任務,為何選它?鵲橋二號如何架起地月通信橋樑?它和已經在太空中完成計劃使命的鵲橋一號有什麼不同?中國航天未來如何構建深空通信網?

首迎探月任務 「長八」如何「解鎖」新本領?

說到執行探月發射任務的火箭,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是長征三號系列火箭、長征四號以及長征五號,他們都是三級火箭,而此次執行鵲橋二號中繼星發射任務的長征八號,只有兩級半。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全箭總長約50.3米的長征八號,和直徑5米、總長57米的長征五號相比顯然是「小個子」。那麼,為何此次發射要選「長八」呢?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火箭總設計師桑治征宇:選擇長征八號來發射地月轉移軌道,主要還是由於衛星相對來說比較輕,不超過1.3噸,如果用長征五號來發射就顯得有點浪費了。

鵲橋二號衛星重量不超過1.3噸,而長征五號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相比而言,用長征八號來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確實經濟多了。

與以往我國執行的奔月軌道發射任務採用的直接將火箭送入太空不同,這次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長征八號火箭要先在地球大氣層內長時間加速「跑」,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最大速度進入預定入軌點。為此,試驗隊員在火箭飛行過程中採用了末級發動機二次點火啟動技術,在火箭飛行中通過熄火滑行來節約能源。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火箭總設計師桑治征宇:使得我們運載能力的餘量更大,不僅滿足了鵲橋二號衛星的運載能力,還搭載了兩顆小衛星,而且還留出了一定的安全餘量。「長八」因為反應要快,當時叫「快八」。我們也給自己總結了一個特點,叫「三A」:一個叫accountable,可靠的、值得信賴的,還有一個叫affordable,就是負擔得起的,還有一個叫adaptable,適應性強的。我們要有一定的利潤,但是我們也要讓用戶負擔得起。按照國際的行價,如果是按照一公斤5000美金算的話,我們長征八號的火箭比5000美金要便宜很多,我們並不是很貴。

鵲橋二號和鵲橋一號有何不同?

那麼,與2018年發射的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相比,今天發射的鵲橋二號中繼星有何不同呢?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更」字:技術創新更多、技術狀態更多、功能更強、接口更為複雜、研製難度更高、任務時間跨度更大。

具體看看鵲橋二號什麼樣。鵲橋二號中繼星重約1.2噸,和此前發射的鵲橋號中繼星相比,重了大約2/3。鵲橋二號的大體格不光要執行通信中繼任務,同時還承載了很多科學探測任務,在它的身上就攜帶了如極紫外相機、陣列中性原子成像儀,以及月球軌道VLBI試驗子系統等科學儀器。

要說鵲橋二號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這個金色的「大傘」了。它的口徑達到了4.2米,傘面由鍍金鉬絲織成,主要用於反射電磁波。

在鵲橋二號中繼星上還有一個「小傘」,叫二維可驅動拋物面天線。它的直徑和重量都很小,直徑大約只有0.6米、重約20公斤。有了它就可以保證每時每刻都能指向地面數據接收站。

相比之前發射的鵲橋中繼星,鵲橋二號中繼星的設計壽命更長,達到了8年。一旦鵲橋號中繼星退休,鵲橋二號中繼星就要接力為在月球背面探測的嫦娥四號提供中繼通信服務。

天都衛星搭乘長征八號火箭一同前往月球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除了鵲橋二號中繼星,還有兩顆搭載星,它們就是天都一號和天都二號衛星。這兩顆衛星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一起來瞭解。

天都一號、二號雙星是環繞月球編隊飛行的新技術試驗衛星。天都一號配置了一體化通信機、空間路由器等載荷,主要負責開展地月激光測距與高速測控等技術試驗;天都二號配置了通導載荷,具備導航服務,配合開展星間測量技術試驗。

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試驗星總指揮陳曉:這個衛星主要是開展月球通信導航技術驗證,兩顆衛星之間通過無線電信號進行一個收發,來測量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我們現在地球的通信導航衛星是比較多的,面向月球空間的,還有一些技術難度,我們要開展這些技術的先行驗證。

接下來,天都星將在地面測控的支持下,進入環月任務軌道。兩星調整相對距離約200公里,開展月地高可靠傳輸與路由新技術驗證等一系列通信技術試驗,為後續探月任務打好基礎。

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試驗星總指揮陳曉:月球科研站等一系列航天任務對月球表面以及地月空間的通信導航需求越來越迫切,後續我們還會逐步論證並建設月球通信、導航、遙感系統,來支持未來探月任務實施。

中國航天未來如何構建深空通信網?

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成功發射,為後續探月任務打下基礎。專家表示,後續還將建設月球通信、導航、遙感系統。那麼,中國航天未來如何構建深空通信網?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此前表示,未來我們還要建設以月球為中心的深空互聯網,向太陽系繼續延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我們正在構建一個以月球為中心的星座,一個集通信、導航、遙感以及其他一些功能的系統,構成一個星座,這個系統構成過後,我們還可以擴展到更遠的深空。

吳偉仁告訴我們,在未來要探索更遠的深空,除了月球「通、導、遙」一體的星座外,他們還計劃把星座延伸到其他星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後續還要建設以月球為中心的深空互聯網,負責通信、導航、遙感等多種功能。把我們在地區為中心的空間基礎設施變成以月球為中心的,可以向太陽系延伸的更廣闊、更大範圍的系統。在互聯網構成的情況下,以後在月球上也可以看電視,也可以看比賽,也可以(使用)Wi-Fi,航天員上個月球都不寂寞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