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機式」繪畫走紅的大學生鄭智仁:對家鄉蘇州有了更多歸屬感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元代詩人奧敦周卿曾這樣稱讚蘇杭美景,這也成為了無數人對蘇杭的第一印象。對於從小在蘇州長大的蘇州科技大學大二學生鄭智仁而言,小時候見慣了的風景如今已是另一幅模樣。於是,他拿起畫筆開始描摹,在兩年的時間里,他畫了100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蘇州的建築和風景。這組針管筆手繪的蘇州風景畫在網上走紅,有網民表示,這些畫高精度複刻,就像是AI繪製,也有網民表示這屬於「照相機式」繪畫,完美記錄了蘇州的風景。

「小時候爸爸就經常帶我去蘇州的很多地方玩兒,這也並不是我第一次‘看見’它們,我們也算是‘老熟人’了吧。」鄭智仁告訴記者,從創作第一幅畫至今,自己與很多「老熟人」再次有了交流,而在一筆一畫描摹的過程中,自己對家鄉也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大一時立下目標「要花100幅鋼筆畫」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也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走進平江路,白牆黛瓦,小橋流水,讓人瞬間入畫江南。

這是鄭智仁選擇的第一個繪畫地點。「正好我們大一有個作業要在平江路做,我也覺得平江路很有特點,比較能代表蘇州的建築風格。」鄭智仁第一次畫平江路時,一幅A4大小的畫就用了四五個小時。

鄭智仁畫的蘇州平江路風景。受訪者供圖鄭智仁畫的蘇州平江路風景。受訪者供圖

這與鄭智仁接觸繪畫比較晚有關,上大學後因為專業需要,他才開始正式學習畫畫。對於建築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手繪是一項基本技能。

提及為何報考建築學專業,鄭智仁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我爸爸就是蘇州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畢業的,再加上我高中學的是文科,可選擇的專業也不多。他也建議我報考建築學專業。」

當父親成了「校友」,向他尋求學好建築學的方法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多走到建築身邊、多畫畫」就是父親給鄭智仁的建議之一。於是,大一剛入學,鄭智仁就給自己立下了一個Flag(目標):在大二之前,畫100幅鋼筆畫。

雖然祖籍不是蘇州,但從小在蘇州長大的鄭智仁稱自己算「半個蘇州人」,小時候常跟著爸爸在蘇州玩耍,對這裏的大多數風景十分熟悉,「既然我有這樣的機會和技能,把它們畫下來應該也不難。」

現實中的彩色變成了畫本上的黑白分明,「黑白線條的畫跟實物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同樣的風景但是會給人另外一種感覺。」對鄭智仁而言,畫好位於平江路和相門之間的倉街廣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裏有古今同框的感覺,難度是最大的。我以前沒有畫過這麼大場景的畫」。鄭智仁解釋,這裏的元素很多,有磚結構建築,也有現代建築,甚至不同建築的花紋也不同,附近還有永林新村、快速路、別墅區。

截至目前,100幅鋼筆畫已經完成,鄭智仁的畫本也換了好幾個,不僅畫了蘇州,還畫了上海的武康大樓等,「基本上一個地方不會畫超過3次」。對於蘇州建築的特點,鄭智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蘇州建築跟徽派建築有點兒類似,但與徽派建築相比,蘇州建築更簡潔、更古樸。」

當鄭智仁把越來越多的建築「搬」到畫本上,心中的成就感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對蘇州也有了更強烈的歸屬感,「以前對蘇州的家鄉情沒有那麼強烈,而且這些年蘇州變化也比較大。我上中學的時候也沒有太多機會出去玩兒。這次也是借畫畫的機會,讓我對蘇州有了更深的認識。」

鄭智仁畫的蘇州山塘街。受訪者供圖鄭智仁畫的蘇州山塘街。受訪者供圖

「畫畫是一種休閑方式」

打開AI軟件,輸入「蘇州」「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等關鍵詞,用不了幾秒鍾,AI就會創作出一幅精美的畫作。當「AI創作」變得如此簡單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用畫筆一筆一筆畫下來?

在鄭智仁看來,AI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但手繪是一種藝術,「技術和藝術不能一起比較。AI繪畫是很厲害的,但它畢竟不是人畫出來的,兩者還是會有明顯的區別。」鄭智仁表示,AI或許會成為未來一些行業的主流工作方式,但並不是學習建築學課程的主要途徑,「因為當電腦把所有的工作都做了,我們就沒辦法體驗這個過程,而缺少體驗就無法慢慢提升自己的審美和設計思路。」

鄭智仁畫的蘇州倉街廣場,這是他認為難度最大的一幅畫。受訪者供圖鄭智仁畫的蘇州倉街廣場,這是他認為難度最大的一幅畫。受訪者供圖

大一沒有課的時候,鄭智仁會帶著畫本和筆出發,沿著蘇州大大小小的街巷四處尋找可以畫畫的地方,有合適的點就拍一張照片,「畫畫的時候也有人圍觀。」

不過,進入大二,專業課作業多了起來,鄭智仁能出去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少。不過,他表示自己還會畫,「有時間就畫,見縫插針地畫。別人打遊戲我就去畫畫,這是我休閑的一種方式。」

對於在網絡上突然「走紅」這件事,鄭智仁並沒有太多感觸,「我知道上了熱搜,有同學還把微博轉給我看,但我覺得對我沒什麼大影響,我自己也不太關注。」

通過建築繪畫逐漸找到對建築的更多認識和理解、找到專業學習的方法,這是鄭智仁的父親在給他建議時的目的。借由建築繪畫,鄭智仁也慢慢找到自己對建築學習的興趣,「大一的時候還不是很喜歡,那時也還貪玩。現在我還蠻喜歡這些專業課的。」

而對於未來,鄭智仁想和「校友」爸爸一樣,繼續在建築行業工作,「目前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想著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