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網」創始人老皮皮去世,曾見證《繁花》初發表

清明前夕,澎湃新聞獲悉「弄堂網」創始人老皮皮因病去世。「弄堂網」是金宇澄小說《繁花》最初發表的地方,也見證了網絡文學最初的興起。幾年前,「弄堂網」已經關站,許多滬語文學讀者對於老皮皮的名字或許並不熟悉,而在他的朋友們口中,這位喜歡喝酒、瀟灑自在的上海「老克拉」以自己的方式活過了一生。

老皮皮老皮皮

老皮皮原名喻彪,1950年代生人。他年輕時曾在美專學畫,以工筆見長,喜好攝影,2003年創辦了「弄堂網」,將自己拍攝的老上海光景上傳到網站。網站聚集了許多本地居民,其中就有作家陳村,他曾寫道,「他們談上海的‘老底子’,談一條馬路一條弄堂,談老早的人物,談消逝的戲院電影院,也為好作品拍手。」

在此之前,陳村已經創辦了名為「小眾菜園」的論壇,為了維護論壇的純淨與和氣,每個人進來都需要經過他的同意,並且以實名出現。作家孔明珠在「小眾菜園」上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她正是在那裡認識了老皮皮。在《七大姑八大姨》一書里,她回憶道,「在老皮皮闖進‘菜園’之前,我們‘菜農’互相之間都是講普通話的,大家客來客去。直到有一天,聽到新‘菜農’老皮皮大大咧咧衝我喊‘阿姐’,誇我小菜‘燒了老嶄’,要把它轉貼到‘弄堂’里去,問我‘有什麼意見哦’。」和孔明珠一樣,上海人老皮皮喜歡烹調,他會照著孔明珠寫到的菜式去做,「色面竟然和我燒的八九不離十,令我大驚」,孔明珠寫道。

不同於半封閉的「小眾菜園」,「弄堂網」面向所有人開放,其中既有作家與文學愛好者,也有對城市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大家分享信息,懷念老上海的生活。起初,金宇澄也和其他網民一樣,在「弄堂網」上發帖,用上海話寫些親曆目睹的人和事,偶爾表達對上海舊城改造的觀點。他的帖子得到了網民的積極回應,大家催著他繼續講故事,於是便有了長篇小說《繁花》的雛形。第一句,他寫「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這是小說最早的名字,而「獨上閣樓」也是金宇澄在「弄堂網」的網名。

弄堂網截圖,金宇澄在此發表長篇小說《繁花》初稿弄堂網截圖,金宇澄在此發表長篇小說《繁花》初稿

「《繁花》初稿是在‘弄堂網’完成的,一個安靜的上海話背景的網站;記者問我,為什麼寫上海話,那是無意識的,這網上的網民都講上海話,等於我對鄰居用上海話交流,這種語言背景產生了《繁花》。」金宇澄說。作為網絡鄰居,對於小說中所描述的20世紀60年代的上海,老皮皮曾給金宇澄回帖,「儂寫到的我儕有印象,但彼時太小,實在沒興趣去關注。或許我真跟膩先生(即《繁花》中的滬生)、小毛路遇過,甚或還打過架……」2011年11月,金宇澄的論壇創作暫告一段落。2012年,《繁花》在《收穫》雜誌上發表,後來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再後來,《繁花》獲得茅盾文學獎,並且進入了更廣泛的讀者視野。而老皮皮在「弄堂網」知名後,反而選擇「放手」,論壇的日常運營交由年青人段段負責。他買了一輛車,改裝成房車,去國內外各地旅遊,在車上睡覺、做飯。陳村形容,老皮皮成了「弄堂網」的精神領袖,「好像肯德基門口坐著的那個老頭子」。

孔明珠還記得第一次約見老皮皮的情形,「徒步過來的老皮皮戴副眼鏡,腦袋上反扣一頂長舌帽,捲曲的頭髮亂亂地鑽出來,背了一架巨型照相機。說起話來像開無軌電車,打雜式發散性思維,盡顯老好人本色。」她說老皮皮是上海人口中的「實惠人」,也許是出生在弄堂的緣故,他的審美和誌趣傾向於普通人的生活,這一點也體現在他的攝影作品里,比如弄堂里穿著睡衣睡褲的男女、晾在破舊窗檯的衣服,都是他鏡頭下的主角。

「他是個很灑脫很通透的人,非常簡單,自由自在,從來不追求名利,」孔明珠說。她有時候會為老皮皮的攝影和繪畫作品沒有發表而感到惋惜,「所以我出書的時候就拉著他,有一本叫《上海閨秀》,裡面用的全部是他拍攝的照片。他不要發表,因為覺得都拍得不好,我是衝到他家裡去‘搶’的。」《七大姨八大姑》里,孔明珠也放上了老皮皮的插圖。

三四年前 ,孔明珠最後一次在聚會上見到老皮皮。旅行回來後,他陪自己的父親住在養老院里,父親去世後,又搬到了他們在江西溫湯鎮的房子裡,陪伴母親直到去世。2017年,「弄堂網」正式關站,據負責運營的段段說,原因之一是」龐大的歷史數據量導致網絡服務器硬件成本居高不下」,在其微信公眾號上,能夠看到昔日論壇的一些內容。

今年年初,劇版《繁花》播出時,陳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了老皮皮,說他是個「憨憨的不響的老男人」,「他單身,喜歡喝酒,拎一大桶黃酒來跟朋友們一醉方休。他屬於大多數不在黃河路上的上海人。目前他在外地養病,不知是否看了電視劇。想念他,很想哪天我們再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