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今祭黃帝陵,1946年台胞期待:永不願再見到破碎國家、分裂民族

來源:上觀新聞

今天(4日),來大陸參訪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將參加甲辰年(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這是他首次實地祭拜中華人文始祖,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在台北主持「遙祭」典禮。

兩岸都是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無論是「遙祭」還是去現場,台灣同胞祭拜黃帝的歷史悠久,這也成為兩岸「同根同源」的明證。

1937年:國共兩黨首次共祭黃帝陵

1937年4月5日,清明節。陝西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迎來了兩撥特殊的祭掃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代表,共同公祭黃帝陵。這是自國共兩黨成立以來,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共同公祭中華民族祖先黃帝陵。

作為共產黨與國民黨代表,林伯渠和張繼在公祭儀式上分別宣讀《祭黃帝陵文》。「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是毛澤東親筆撰寫的。次日,該文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新中華報》上刊登發表。

祭文共56句,第一部分高度概括軒轅黃帝建立華夏民族的豐功偉業;第二部分追溯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不斷髮動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境界;第三部分毛澤東發出了誓死保衛祖國江山,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誓言:「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篇祭文,實際上是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發出的全民族抗戰的宣言書,也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民誓為抗日救亡之先驅的「出師表」。祭文發表幾十天后,「七七事變」爆發,國共兩黨二次合作,奔向戰場,共禦外侮。

 這是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公會堂舉行。    新華社發 這是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公會堂舉行。    新華社發

1946年:台灣光複致敬團祭拜黃帝陵

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複。

1946年8月29日,抗戰勝利一週年之際,一支15人的隊伍從台北出發抵達上海,他們是「台灣光複致敬團」成員。推動此次大陸行的是愛國誌士丘逢甲三子丘念台,他發現受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瞭解不夠。為破除兩岸民眾隔閡,也為讓中央瞭解台灣民眾愛國之情,丘念台籌組了「台灣光複致敬團」赴大陸參觀訪問。

8月31日,「台灣光複致敬團」拜謁南京中山陵。致敬團團員、台灣文人葉榮鍾為此賦詩《南京謁中山陵》:「雲海茫茫路幾千,首都今日拜先賢。瓣香默禱邦基固,不訴辛酸五十年」。

在此之後,致敬團前往陝西祭拜黃帝陵。這是此行重要一環,為了向世人宣告「台灣六百萬炎黃子孫,二千三百餘方里版圖,已歸祖國,籍表台灣同胞拳拳之誠」。

由於當時連日大雨,致敬團成員無法抵達黃帝陵,於是在9月12日下午,15人在陝西耀縣中山中學舉行祭奠儀式並誦讀祭文:「脫離日寇統治,重歸祖國懷抱一週年之期,特從萬裡海外,飛歸我中華民族發祥故土秦隴之郊,誌切趨陵,繼為雨阻,相距兩百里,未厥前行,僅以心香祭品遙祭於我民族遠祖軒轅黃帝陵。」

致敬團團員林獻堂說:「光複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完成任務後,15人致敬團於10月5日由上海返台。

台北著名的101大樓是台灣最高建築,每天都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到象山上眺望和拍攝。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台北著名的101大樓是台灣最高建築,每天都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到象山上眺望和拍攝。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1949年後台灣「‘遙祭」黃帝陵

1949年後,兩岸咫尺天涯,但台灣同胞對黃帝的祭拜,從沒有斷過。自1951年起,退往台灣的國民黨當局每年清明都要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並認為「該項典禮之舉辦,具有記取併發揚中華民族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之深遠意義」。

馬英九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8年6次在台北親臨主祭,打破了過往由台灣當局內政部門負責人主持的慣例,「表達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大陸的祭祖典禮包括擊鼓鳴鍾、敬獻花籃、恭讀祭文、樂舞告祭、拜謁祖陵等7項內容。台灣的「遙祭」典禮與此差別不大,分為擊鼓鳴鍾,人員就位(主祭、陪祭、與祭),主祭向黃帝牌位上香、獻花、獻果、獻帛、獻爵,以及恭讀祭文、鞠躬拜謁等。

「遙祭」一詞把兩岸牽在一起,像一束扯不斷的線,也像一縷情感、精神與信仰的香火。借助遙祭,兩岸中國人的目光彷彿能夠穿越海峽,彼此心領神會、心靈相通。

然而,等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在2017年清明便以「時間相近」為由合併舉行「向先祖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及「遙祭黃帝陵」。實際上,就是變相取消每年一度的遙祭黃帝陵儀式,向「去中國化」邁了一步。

 1997年4月5日,台灣各界文化祭祖訪問團成員在陝西黃帝陵軒轅廟舉行祭陵活動。    新華社發 1997年4月5日,台灣各界文化祭祖訪問團成員在陝西黃帝陵軒轅廟舉行祭陵活動。    新華社發

克服重重困難來現場祭拜

與台灣當局「遙祭」不同,不少台灣同胞克服重重困難來現場祭拜。

據陝西《黃陵文典》編纂委員會所作《黃帝祭祀卷》中記載,「1988年1月18日,由‘台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組織的返鄉探親團一行14人,到陝西橋山黃帝陵拜謁了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1995年8月24日,台灣和平小天使訪問團一行74人來到中華兒女心馳神往的聖地——黃帝陵園。他們向軒轅黃帝告祭:願做團結與繁榮的種子,促進中華民族早日統一,共同邁向和平、繁榮、希望的21世紀」。

去過黃帝陵前祭拜的台灣政治人物,就是被稱為「蔣家門外孩子」的蔣孝嚴。2005年清明節,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前往祭拜。那一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桑治楚瑜先後前往大陸開啟和平之旅。桑治楚瑜來大陸第一站就是拜謁黃帝陵,在祭文中提到,「親民黨主席桑治楚瑜偕訪問團全體成員,懷赤誠之心,奉俎豆之儀,告奠於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陵曰……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

之後的2011年清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也前往拜祭。2018年清明,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鬱慕明前往黃帝陵,擔任典禮主祭。這是洪秀柱首次祭拜黃帝陵,也是鬱慕明連續第七年來大陸祭拜黃帝陵。2019年,台灣當局前行政機構負責人劉兆玄以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身份,赴祭拜祭拜。

台灣文化中國魂。不管島內局勢如何發展,台灣同胞跨過海峽祭拜黃帝陵,從未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