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為何又到陝西扶風尋根?他曾透露「伏波將軍」馬援是其遠祖

來源:海報新聞

馬援祠遺址(圖片來源:楊陵區政府網站)馬援祠遺址(圖片來源:楊陵區政府網站) 

海報新聞消息,4月1日上午,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學子一行從台北桃園機場出發,於當日下午抵達深圳後,開始為期11天的參訪交流。

據此前消息,馬英九將在廣東、陝西、北京等地尋根、交流。在陝西的行程中,馬英九將率全團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除此之外,還會參觀秦始占士陵博物院、法門寺、大慈恩寺(大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及西安國家版本館,也將參訪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前往馬援祠及馬援墓。

上述行程一經公佈,行程中的馬援祠及馬援墓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2023年4月1日,馬英九曾攜家人到湖南省湘潭縣祭祖,為何此番又到遠在陝西楊陵、扶風兩地的馬援祠及馬援墓尋根?

據記載,馬援(公元前14—49年)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將領,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人,著名大將,官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忠顯王,諡忠成侯。他的「丈夫為誌,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成為千古傳頌的豪言壯語。

馬援墓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公里的伏波村。墓夯土呈圓錐形,高約10米,直徑約10米,墓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碑石一通。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援祠則屬於清代寺廟遺址,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100米,呈南北狀分佈,原祠建築數處,規模宏大,由於年代深久,現僅留部分遺蹟。2000年10月24日被楊陵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說到馬英九一家與馬援的關係,馬英九曾在一次接待西安新聞工作者協會訪問團時有過披露。

據華商報此前報導,陝西省政協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石炎嶺曾講述過與馬英九會面時,談及馬援的情況。

石炎嶺介紹,2003年2月7日至16日,西安新聞工作者協會台灣訪問團一行11人在台灣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就在訪問團即將結束訪問的前一天,他們受到了馬英九的接見。

據石炎嶺回憶,當晚6時30分馬英九準時出現在音樂廳貴賓室。馬英九一進門,第一句話就說:「我祖先的祖先就是陝西扶風郡人,歡迎老鄉來台北。」這句話馬上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之後的交流就輕鬆得多。坐下來後,馬英九問昭陵離西安有多遠,並說他在美國留學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參觀時,看到兩匹石刻昭陵六駿,很精美,所以對西安一直很嚮往。

訪問團一成員問馬英九:「你的籍貫寫的是湖南,怎麼會是陝西人呢?」馬英九回答:「我的籍貫是湖南,可我祖先的祖先在陝西扶風,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就是我的遠祖。明朝末年,扶風馬援的一支後裔輾轉到了湖南衡陽,我就是這一支的後人,所以,追根溯源,我的確是陝西扶風人。」

2005年清明節時,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老先生還專程到陝西祭祖,並留詩一首:跨海尋根萬里行,楊淩祭祖正清明;亡人追遠還鄉日,欣見宗親樂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