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老街︱道不盡的鄉愁,講不完的故事……

「城市的源頭是一條街,最早的街,過後都叫做老街。」——馮驥才(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老街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是歲月長河中的珍貴遺產,對於當地市民來說,老街是他們成長的地方,是心靈的歸宿,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青浦地處江浙滬交會處,境內江河縱橫,水路四通八達,特別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縣後,青浦地區經濟得到了較快開展,依賴發達的水路交通,金澤、唐行(現青浦老城廂)、朱家角、練塘、白鶴、重固等眾多市鎮相繼興起,成為太湖流域重要的布、糧、鹽等商品集散地。然而,隨著近現代陸路交通的興起,河運逐漸衰落,青浦那些因河運而興,依水而建的市鎮也漸漸沒落。它們有的整體搬遷,只留下空無一人的街巷靜靜矗立,訴說著過去的輝煌。有的填河成路,推屋造樓,把小巷深弄變成了成排的樓房。然而,總有那麼幾條老街幸運地留存了下來,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這個地區,這座城市的過往。近年來這些老街陸續被修繕整理,成為人們探尋當地歷史,感受城市記憶的重要路徑。

小西門老街

小西門老街位於青浦老城廂原小西門外,清鹹豐三年(1853年)為防護修石駁岸辟碎石街,故名小西門街。由此街經趙屯浦可達蘇州城,舊時又稱來蘇街。時有住戶105戶,樓房20幢,平房8幢,磚木結構。在小西門街兩側還分佈著一些弄堂,如小西門街116弄(熊家弄)、小西門街122弄(小西門弄)、小西門街52弄(茅正泰弄)等,均在2004年舊城改造中拆除。現僅存一街(小西門老街),一橋(萬福橋),一河(護城河)共同構成了青浦老城廂僅剩的古韻水鄉。

小西門老街不大,卻濃縮了江南水鄉特有的風景。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分佈二十多組明清至民國建築風格的房屋,坡頂樣式的屋面和老虎窗,臨河的吊腳樓和窗欞處的「美人靠」(曲線狀護欄),古老的石板橋等等江南特有的元素,原汁原味地再現了青浦明清時沿河市井的古韻風貌。

小西門老街曾是傳統民間文化複興和創意文化再生產的園區,後因經營問題,停滯多年。經過改造,成為青浦小有名氣的休閑娛樂特色街區。改造後的小西門老街在保持水鄉古建築群落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市井的煙火氣息。酒吧、餐廳遍佈期間,吸引更多的人走進老街,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體驗老街的生活百態。

小西門老街是青浦老城廂歷史的縮影和文化的沉澱,也是老城廂人心中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