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下一代士兵或是機器人

【#美軍下一代士兵或是機器人#】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4月6日報導,自美國有軍隊以來,步兵就堅守著一個原則:「看不到對方的眼白不開槍。」

但是,上個月在美國陸軍最大的訓練場上,艾沙克·麥柯迪中尉和他的步兵排扮演美國的假想敵時,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群截然不同的敵人——敵人的眼睛是攝像機鏡頭,皮膚是金屬片。

和他們對陣的不是通常那種有血有肉的敵人,而是機器。

美國陸軍的幾台機器人滾動著8個發著刺耳聲音的車輪,車廂裝載著足夠裝滿一個小軍火庫的彈藥,一路衝向虛構的城市尤詹的戰場。

這些機器人擊中了反對派武裝藏身的房屋。在戰場上空盤旋了數小時的無人機在麥柯迪和他的團隊頭上盤旋,並向敵方投擲「炸彈」——在這種模擬情況下是泡沫球。頭部為傳感器的機器狗搜索一座座房屋,以確保裡面已經清場。

麥柯迪說:「如果看到一個人的眼白或者墨鏡,然後開槍,他們會做出人類會有的反應。」「如果停下來的是機器人,而開槍打的是你扛不動的東西,而且它是不會立即完蛋的,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陸軍最高長官蘭迪·佐治上將專程從五角大樓趕來觀看這場虛構的戰鬥。他站在一座臨時搭建的灰泥房屋的屋頂上,身旁是6名高級將領和大約同樣多的上校。其中許多人戴著金屬腕帶,上面刻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曾在他們指揮下陣亡士兵的名字。

在美國的下一場大戰中,陸軍的高層希望機器人先去打頭陣,從事最吃力不討好、枯燥和危險的任務,這種任務在中東20多年的戰爭中曾令美軍數百人——可能上千人——喪生。美軍的目標是把機器人放到戰場上最危險的地方,而不是讓剛剛接受過基礎訓練的19歲大頭兵上陣。

不過,並非所有這些機器都做好了啃硬骨頭的準備。在奧雲堡的演習期間,被稱為「融合」計劃的項目是為在真實的作戰環境中檢驗機器人——它們沒有面對真槍實彈。這些機器人沒有周邊視野,不能向左看或向右看,不能像人類的士兵那樣,轉一下頭就可以做到。而且,陸軍過時的網絡也不能總是同時保持數百架無人機在空中飛行,甚至不能告訴美軍無人機是敵是友。

但是,它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佐治和其他陸軍領導人認為,幾乎每支美國陸軍部隊——直至最小的巡邏隊——很快都將有無人機在空中進行偵察、保護和攻擊。過不了多久,美國就將在戰鬥中部署地面機器人,組成由人員和機器人組成的戰鬥小組。

陸軍首席技術官亞曆克斯·米拿說:「不僅僅是機器人取代人。」他說,現在的問題在於,陸軍如何能夠把機器人放到前線,而「又不用騰出一個專門的步兵或者多個步兵去控制機器人」。

如今,各種作戰場景也開始把機器人考慮在內。麥柯迪說,如今,陸軍在一般的攻擊中可能會投入3個排的力量,一個是在現場對付敵人,另一個是進行機動部署,還有一個是作為預備部隊。如果再給這群士兵配備機器人,他們就有了更多的迴旋餘地。(編譯/劉曉燕)#拜登承諾將用核武器保護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