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標本爺爺」和他的奇妙「動植物園」

4月10日,春雨如絲,淅淅瀝瀝。位於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的師大苑小區內,草木蔥蘢,枝葉扶疏。空氣中,泥土和花草的香氣瀰漫,深吸一口,心曠神怡。

記者徑直向唐安科的家走去,沒想到,剛跨入房門,就直接被驚呆,不禁「哇噻」一聲——

一牆的展示櫃和書櫃里,甚至櫃頂上,沙發上,桌子上,櫃式空調上,電視櫃前,到處都放滿了動物標本,令人目不暇接;廚房門口,臥室過道,整齊堆放著一摞摞原木色標本框,既有動物標本,也有植物標本,有的甚至摞得比人還高。

▲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家裡到處都放滿了動物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家裡到處都放滿了動物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
▲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正在製作蝴蝶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正在製作蝴蝶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
▲昆蟲標本,慶彩蟬。首席記者 龍帆 攝昆蟲標本,慶彩蟬。首席記者 龍帆 攝

「這是家嗎?這分明是一座‘動植物園’啊!」聽見這樣的感歎,唐安科樂嗬嗬地笑了,眼睛彎成了月牙,「大大小小的標本,有6000多件了。」

72歲的唐安科,與標本打了40多年交道,被很多人稱作「標本爺爺」。他的一雙手能「化腐朽為神奇」,讓各種各樣的動物「起死回生」、植物「永不凋零」。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更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之美。

一場偶然

從繪製生物墨線圖,到研究摸索標本製作

白色的泡沫板上,一隻趴著的小梅花鹿,軀幹嬌小,四肢彎曲,背部微微隆起,顯得寧靜而優雅。在泡沫塊的支撐下,它始終昂首朝上,雙耳豎立,眼睛里雖失去了生命的光芒,但仍透出一絲曾經的好奇和敏銳。

坐在沙發上的唐安科,用手扶了扶眼鏡,湊近左顧右盼,小心翼翼地對小梅花鹿的姿態進行微調,用標本針固定好各個部位,偶爾還用上夾子、筷子進行支撐加固,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

▲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正在家裡製作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師大苑小區,唐安科正在家裡製作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

「這隻梅花鹿估計出生不久便夭折了,拿到時,已經斷了右後腿,只能把它做成坐姿。」這樣的定型整形過程,要花上很長時間。他說,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特徵,他要做的,就是讓標本儘可能呈現出接近自然、真實的狀態。這對於退休前是一名實驗員的他來說,這一切都遊刃有餘。

唐安科「入坑」標本製作,算是一場偶然。

1978年,唐安科進入重慶師範學院生物系(現為重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擔任一名植物學實驗員。

除了給學生準備實驗器材,他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繪製生物墨線圖。

上世紀80年代初,該校參與編寫《四川植物誌》,需要繪製生物墨線圖,但學校里卻沒有人會畫。於是,還是「小唐」的唐安科,雖然是零基礎,但因「腦子靈光、動手能力強」,被選派去四川大學進行了3個月培訓。

生物墨線畫,好比是植物「身份證」上的證件照,不僅是植物誌這類植物學基本文獻需要,植物學家每次發表植物新種的論文,也必須有墨線圖作為基本圖。

師生們到各地採集回來很多植物標本,亟需建立植物標本室,他也參與其中,就連標本存放櫃的圖紙,都是他一手畫出來的。

後來,在管理植物標本室的過程中,唐安科就發現,重慶天氣潮濕,為了防蟲、防黴,每個標本存放櫃里,都放置了樟腦丸。但是,樟腦丸味道刺鼻,標本保存效果也不盡理想。

上世紀90年代,他又開始負責管理動物標本室,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他說,「有些珍貴的動物標本生蟲了,被蟲子吃得肢體殘缺,心痛得很,花了很大力氣去修復。」

大約從2000年開始,很多植物誌、蔬菜品種誌都編撰完成,植物新種發表也越來越少,沒有多少圖可畫的唐安科,開始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摸索標本製作上。

「當實驗員這麼久,接觸了許多動植物標本,偶爾也學習製作,的確是喜歡。更重要的是,我想去解決之前發現的問題。「他說。

就這樣,他便從「繪畫師」變為「標本師」,與標本「死磕」上了。

一份堅持

從退休前到退休後,「發明大王」拿下5項國家發明專利

如今,退休近13年的唐安科,把自己的家活脫脫改造成了實驗室——

陽台上,大大小小的塑料桶、搪瓷盆、不鏽鋼盆,許多都盛有溶劑,以及正在製作中的標本,還有不少標本正在晾曬。

客廳茶几上,盒子、盤子裝滿了工具,剪刀、鑷子、解剖刀、昆蟲針、注射器……有的是買的,有的是他自製的。由於工具太多,他還專門給自己做了一個工具櫃。

展示櫃里、縫紉機上、沙發邊上,到處都是他囤的各種製作標本的耗材,幾乎沒出現過「庫存不足」。

每天,他都來回穿梭於客廳和陽台之間,癡迷於製作標本。儘管年紀大了,步履有些緩慢,但自退休以來,他一直堅持這份熱愛,沒有一天「躺平」過。

「我不打牌,也不愛釣魚,就喜歡鼓搗這些。」說起來,唐安科眉飛色舞。隔著眼鏡,都能看到他眼裡在放光。

為了讓動植物更好地「重生」,他還花了不少心思、動了不少腦筋,形成了自己的「獨門秘籍」。

標本的種類很多,動物剝製標本是其中之一,常用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及大型魚類。不過,這種標本以往在處理過程中,通常採用在內皮塗抹有毒的藥品進行防腐,比如甲醛、砒霜等。

「這種標本陳列在標本室或標本庫是可以的,但進行展覽展示,甚至進入尋常百姓家,就有局限性。」唐安科說。

為此,他發明了一種操作簡單、無毒、成本低廉,且能長期有效防腐的處理液,在製作動物剝製標本時,按照常規的標本製作技術進行剝皮、去脂等工序後,就用這種處理液進行浸泡,再清洗乾淨表面處理液,然後填充、整形等。如此,製作完成的標本,不再使用任何有毒藥品進行處理,對人更加友好,也讓標本保存效果更好。

「用這種方法製作的標本,時間最長的已經有10多年了,沒發生過生蟲、生黴等問題。」他說。

浸製標本也是常見標本種類之一,需要長期浸泡進行保存,其中,傳統浸製動物標本大多採用甲醛浸泡。他自主研發出動物乾式整體保存標本技術,既實現了標本無毒、防蟲、防黴,還把動物生前的肌肉、骨骼、皮毛全都保存了下來。

傳統浸製植物標本需要將植物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生成銅代葉綠素後,再用甲醛浸泡,實現保色保存。他自主研發出乾式保存法,讓植物看起來鮮活的同時,還具有無毒,長期防蟲、防黴的效果。

飛禽走獸纖毫畢現、形態逼真;植物色澤鮮明、莖脈清晰;昆蟲薄翼斑紋精緻、透如輕紗……他的「獨門秘籍」,讓動植物「活」了起來。

▲動物標本,折中鸚鵡。首席記者 龍帆 攝▲動物標本,折中鸚鵡。首席記者 龍帆 攝
▲動物標本,刺蝟。首席記者 龍帆 攝▲動物標本,刺蝟。首席記者 龍帆 攝

「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這是唐安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身上,也時時刻刻透出「不服老、不服輸」的鑽勁兒。

正是如此,從退休前到退休後,他作為第一發明人,已經拿下了5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成為別人眼裡的「發明大王」「創新達人」。

▲唐安科的發明專利證書。首席記者 龍帆 攝▲唐安科的發明專利證書。首席記者 龍帆 攝

一個心願

把「獨門秘籍」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感知和探索自然世界

6000多件標本,是一個令人驚歎的數字,但這並未就此定格。唐安科的奇妙「動植物園」,仍在不斷增添新「成員」。

如今,他還會到附近的山上採集標本,他說,南北延伸的縉雲山脈,是個資源寶庫。如果去哪兒旅遊,他也會特別留意,哪些可以帶回來做標本。「別個帶‘紮包兒’,我是撿標本。」說起這時,他雙頰泛紅,有些害羞,像個「老小孩」。

▲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唐安科正在野外收集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4月10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唐安科正在野外收集標本。首席記者 龍帆 攝

去年國慶假期,他和家人到山東乳山旅遊,就撿了不少螃蟹。回來後,他還網購了一些,花了兩個月時間,把它們都製作成了標本,並用四個精緻的大盒子裝裱起來。

帝王蟹、旭蟹、寬身大眼蟹、大勾手溪蟹、赤甲紅海蟹、強壯菱蟹、情侶蟹、將軍蟹、蜘蛛蟹……標本盒子裡形態各異的螃蟹,一隻隻看上去活靈活現。

「以前這些蟹只有做成浸製標本,用了我的技術,就能幹式整體保色保存、長期保色展示。」他自豪地說。

還有些時候,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會給他送來一些因病或意外死亡的寵物。甚至有不相識的人,多方打聽到他後,把心愛的寵物給他寄來,希望唐安科能幫它們做成標本。最遠的,甚至來自東北。

「做好了之後,有的會寄回給主人,但有的主人會選擇把標本留在我這裏。」他告訴記者,標本無聲,卻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也讓寵物主人的情感有所寄託。

哪件標本是自己最滿意的?「都是自己的心血,每一件都寶貝。」唐安科回答道。

隨著標本越來越多,唐安科在圈內也有了一定名氣。在朋友的推薦下,他還陸續收到一些中小學的邀請,讓他帶著標本到學校辦展覽。到目前,他的標本已公益展出46場次。

「很多動植物,孩子們只在課本上見過,甚至在課本上都沒見過。拿去展覽時,都興奮得不得了。」他說,看著孩子們如此喜歡,自己也由衷高興。

他太清楚這些標本作為生物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重要意義,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瞭解動植物的形態特徵,瞭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能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探索自然世界的大門,在心中播下一顆熱愛自然、崇尚科學、尊重生命的種子,「這才是它們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正是如此,唐安科說,他會堅持做下去,「一直到做不動為止」。不過,他最大的一個心願是:把自己的「獨門秘籍」傳承下去,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更多中小學都建立起標本室、標本館。

此外,他還有個想法,把家裡的這座「動植物園」,「搬」到一個更寬敞、開放的場所,讓這些標本得到更好地展示,被更多人看見、感知,進一步增強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保護的認知。

興許到那時,他會有不捨。但他還是認為,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