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今年將認定首批市級重點實驗室

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2024年,北京將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聚焦「數理化生」四大領域開展賽前分析性研究。今年將認定首批30家左右市級重點實驗室。

北京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比重達16.6%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技術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基礎研究的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後勁。

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北京基礎研究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北京基礎研究經費470.7億元,同比增長11.4%,佔全國基礎研究總經費的23.3%,佔北京R&D經費的比重為16.6%,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居全國第一。2023年,北京共有高被引論文1292篇,佔全國22.9%,位居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6月底,北京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6.74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22.41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排名第一。

在人才培養方面,2022年,北京基礎研究人員全時當量8.45萬人年,佔全國的16.6%。2023年,北京的兩院院士835人,佔全國的45.4%,位居全國第一。北京地區有411人次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佔全球的5.7%,首次超越波士頓,位居全球首位。

在成果產出方面,2023年,北京湧現出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3.0」、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台、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首個精通3D任務的具身通才智能體「獅子座」,「朱雀二號」全球首款成功入軌飛行液氧甲烷火箭,國際首個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ACCEL,國際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維晶體管,探測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等重大創新成果。

在學科發展方面,《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3》報告中學科策源地分析顯示,北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等6個中國城市評估為全球學科策源地,在科學、技術、工程與醫學(STEM)領域的11個學科中,北京在化學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農業獸醫和食品科學、工程等6個學科中排名全球第一。

依託大科學設施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

2024年,北京將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強化基礎研究賽前分析性、戰略性、系統性佈局。聚焦「數理化生」四大領域開展賽前分析性研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航空航天等領域開展目標導向型研究。實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認定首批30家左右市級重點實驗室。加強基礎學科建設,推動教育領域改革在京先試。

進一步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台優勢,共同促進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融通,形成高效聯動體系。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智能與交叉研究平台、科學數據共享平台的建設及高效利用為重點,持續夯實科研物質技術基礎保障。推動與中央單位共同支持懷柔科學城設施平台開放合作,依託大科學設施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

構築國際基礎研究合作平台。啟動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運營,支持集成電路、醫藥健康、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保稅研發業務。支持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銜接國家政策、統籌全市資源,力爭未來5年內培育3-5種學科排名前10%的重點期刊。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