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為ESG評級提供了重要判斷依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陶野)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上交所於4月12日正式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以下簡稱《指引》),並自5月1日起實施。《指引》是中國資本市場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進展,旨在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規範相關信息披露行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社會責任意識。

圖/IC圖/IC

《指引》對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等重要市場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做出了強製要求,通過示範效應,將帶動上市公司乃至全市場企業主體的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規範化發展。上市公司披露的規範性、一致性、可比性、真實性是ESG評級的基礎保證,《指引》的發佈將大力提升中國ESG評級的質量。

強調氣候變化相關披露,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

《指引》提供了適當的過渡安排,幫助上市公司逐步適應新的披露要求。這包括首個報告期不要求披露同比變化、定量難度較大的指標可以先定性描述等,以減輕上市公司的初期負擔。

《指引》特別強調了氣候變化相關披露要求,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氣候適應性、轉型計劃等內容。同時,它也關注生物多樣性、科技倫理等新興議題,體現了對當前全球環境和社會挑戰的響應。《指引》提出了一個以「治理—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為核心的披露框架。這一框架要求上市公司圍繞核心內容進行分析和披露,以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全面瞭解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和成效。

《指引》不僅要求披露結果信息,也強調了過程信息的重要性。這包括對議題重要性的分析過程、情景分析、氣候情景分析等,有助於更全面地展示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指引》的發佈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參與到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編製和披露中。雖然目前只有部分公司被強製要求披露,但預計在政策引導和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將有更多的公司自願參與。

《指引》滿足構建中國國情ESG評級體系的本質需求

《指引》的發佈,將提升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披全面性和完整性,同時對上市公司的ESG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ESG評級,規範、全面的指標將更加準確反映出中國上市公司的ESG治理水平,同時也為ESG評級指標和權重設置的科學性、可量化、可比較提供了重要的判斷依據。

就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鼓勵信用評級機構建立健全針對綠色金融產品的評級體系,支持信用評級機構將ESG因素納入信用評級方法與模型」。未來,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漸健全以及各行業ESG相關信息披露更加全面,ESG因素在信用評級方法和模型中發揮的作用將進一步提升,ESG因素與企業經營及風險水平的關聯度也逐漸提升,將ESG因素納入信用評級框架的必要性越來越突出。值此背景,《指引》的出台恰逢其時。

中誠信國際評論稱,《指引》議題選擇符合國際共識並兼顧本土化特徵,滿足構建中國國情ESG評級體系的本質需求。《指引》圍繞「治理,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四方面開展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與國際標準組織ISSB發佈的IFRS框架內容具有一致性;在議題選擇上,《指引》明確「應對氣候變化」「資源利用與循環經濟」「 汙染防治與生態系統保護」「商業賄賂與不正當競爭」「員工」等全球關注的共識問題,尤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是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背景下的具體落實。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