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次渠中學開啟首屆科技節,學生設計的智能設備集體亮相

如何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校內教育如何發掘並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人才?4月12日下午,通州區次渠中學舉辦首屆科技節。智能月球車、人形機器人舞者、無人機……當日,在該校的操場上,幾十種學生們設計製作的智能設備亮相,展示該校學生的科技學習成果。

新京報記者從通州區教委瞭解到,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佈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公示名單,通州區有三所學校入選,分別為通州區次渠中學、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分校、運河小學。作為一所農村初級中學,次渠中學目前已製定了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框架和實施方案,科技節當日邀請專家對相關建設實施方案及課程進行論證,今後將推動課程落地。

大衛展示有趣的化學實驗。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大衛展示有趣的化學實驗。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操場上擺攤,學生們展示科學成果

智能月球車可識別「岩石塊」並將其夾到指定位置,智能圍棋篩選器可以將黑棋和白棋準確分開……4月12日下午,在次渠中學的操場上,十幾個學生擺設的社團攤位,展示著大家過去一年參與社團活動製作的成果,該校在操場一側還設置了臨時水池,供航模的學生們演示並操作自己的作品。不同攤位的同學們互相交流,瞭解、試玩對方的設備,提出自己的意見。

「雖然我這個智能月球車目前還沒那麼‘智能’,但隨著我的學習,未來我和它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還能學習更多的東西,讓它變得更大、更厲害,沒準兒真能投放到月球上。」初二(4)班薛禹彪自信地說道,他的學習目標是成為科技特長生,「通過我科技方面的一技之長彌補我的弱項。」說罷他憨笑地拍了拍肚子,「我塊頭太大,體育不太好」。

初中學生在攤位前展示軌跡機器人。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初中學生在攤位前展示軌跡機器人。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初一學生劉恩澤和薛文鵬則一起設計製作了圍棋篩選器,他倆都會下圍棋,發現下完很難收拾,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Arduino開發板(基於軟硬件的開源電子平台)和可以識別顏色的傳感器等材料製作出了這台巴掌大的小機器,把圍棋放在機器上方的透明管里,機器就會把黑白棋分別往兩側歸攏。

學生們介紹,基於熱愛,在上學期開學初他們便加入了學校編程、航模、天文等為主題的科技類社團,每週都會拿出時間進行學習和實操,哪怕在深秋的傍晚,一起在操場上用高倍望遠鏡觀察月亮,都是值得紀念的事情。

「網紅」博士大衛演示趣味化學實驗

在活動主會場上,「大衛博士(英國)實驗室趣味化學實驗秀」正式上演,來自英國的大衛博士可以說是實驗界的「網紅」科學家,他現場帶領學生們展示十多項有趣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你們過生日用打火機點燃蠟燭,我們英國人沒有打火機,沒有火柴,你看我們怎麼點燃蠟燭?」話音剛落,在學生們的笑聲中,大衛將酒精澆到事先放好化學物質的蠟燭上,立刻燃起強烈的火焰,隨即引發全場驚呼和掌聲。

大衛言辭幽默,帶領大家跟著自己的節奏進行實驗,他事先把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裝進葡萄飲料瓶里,邊探討氣泡飲料可能危害健康的話題,邊將「飲料」分別倒進有化學試劑的高腳杯里,紫色的溶液一會兒變成透明,一會兒變白,伴隨著同學們的呼聲他調侃道,「如果你老了想得病,很容易,你就天天喝它吧。」逗得台下同學們哈哈大笑。大衛通過一個個小實驗告訴學生們什麼是化學學科,「一種物質或多種物質混合變成新的物質是化學反應,未來你們上高一的時候可以學習這些實驗,逐漸地瞭解它們。」大衛說道。

大衛裝在葡萄氣泡水瓶中的「飲料」其實是高錳酸鉀溶液。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大衛裝在葡萄氣泡水瓶中的「飲料」其實是高錳酸鉀溶液。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隨後,他逐一將玫瑰花、香蕉和氣球放進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桶中,讓學生們觀察物質的變化,用玫瑰花結冰、氣球熱脹冷縮等現象解釋什麼是物理變化,進一步告訴大家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如果有人說‘我剛買的洗髮水有點貴,因為裡邊不含化學物質’,你就跟他說別花這個錢了,因為所有洗髮水裡都有化學物質。」大衛也進一步通過科普破解一些偽科學謠言。

「同學們你覺得化學有意思嗎?化學在我們身邊嗎?化學有用嗎?現在,我的實驗任務完成了,而你們的任務剛開始,因為你們就是未來的科學家!」大衛一語點燃了全場學生們的熱情。

未來要將科學教育落實在課程表中

通州區次渠中學校長李萬峰表示,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框架和實施方案,邀請專家進行論證是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將科學教育課程落實到課程表中,二是尋求課程框架所需要的專家資源和物質基礎。

下一步如何做好科學教育?李萬峰表示,線上方面,學校會利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台,通過網絡上成熟專業的科學教育資源,提供給家長和學生,讓他們依據興趣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校內會將物理、化學、地理、信息科技等科目進行跨學科融合,比如「物理化學老師同上一堂課」等授課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該校也將語文和歷史納入了科學教育之中,通過梳理科幻文學、科學發展歷史脈絡等,以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理解科學家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讓大家知道科學就在身邊,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次渠中學科技節上,學生們展示航模作品。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次渠中學科技節上,學生們展示航模作品。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湯豐林表示,2023年5月17日,在「雙減」政策大力實施,全面推進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背景下,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對於如何做好科學教育,他建議學校守好教育主陣地,統籌推進科學創新與科學普及;盤活校內外優質資源,實現學生需求與教育供給平衡;明確目標,貫通培養,提升科學素養,為實現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目前,包括次渠中學在內的通州區三所學校被選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通州區教委副主任袁靜華表示,通州區曆來重視科學教育,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實驗校要認真思考如何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要聚焦基礎性、先導性的定位,弘揚科學家精神,創新改革科學教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她建議學校要聚焦課程建設、提升實驗教學、拓展活動資源、完善多元評價,三所實驗校攜手共進,探索出科學教育實施的有效路徑。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