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展示「蟲口奪糧」成績

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4月13日,中國農科院 「第六屆農科開放日」活動設立主會場和植保所分會場,在馬連窪院區同步展開。植保所舉辦了「踐行植物醫生使命 守護國家糧食安全」主題科普專場活動。

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開放日現場,開展主題科普專場活動。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開放日現場,開展主題科普專場活動。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在主會場,植保所以「農業生物安全」為主題進行展示。展區設置了「研究所科普活動宣傳」「明明白白轉基因」「舌尖上的安全」三個主題展板,宣傳了植保科普工作。同時展出了部分植保科研儀器設備,如雷達、無人機、飛行磨;以及植保特色文創用品,如團扇、背包、T恤、撲克、拚圖、書籤等;並與小朋友們開展了趣味互動實操,如昆蟲吊飛、根結線蟲顯微觀察。植保所張蕾研究員在科普大講堂現場講解「遷飛—最危險的浪漫」,帶著觀眾一起走進神秘的遷飛昆蟲,來邂逅一場最危險的浪漫;謝家建研究員、張昊副研究員等向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小朋友們講解轉基因作物、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眾較為關注的生物安全問題,科普了植物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識。

植保所工作人員正在為家長和小朋友講解植保知識。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植保所工作人員正在為家長和小朋友講解植保知識。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全球大約有1600多種農作物病蟲害。最具威脅的有100餘種,如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稻瘟病、兩遷害蟲、玉米南方鏽病等。全世界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小麥損失,就超過產量的20%。僅僅一個小麥鏽病,造成經濟損失,高達43億多美元。每年,稻瘟病造成的損失可以養活6000萬人。

在顯微鏡下,小朋友正在觀察葡萄病害。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在顯微鏡下,小朋友正在觀察葡萄病害。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在植保所分會場中,展示了我國植保研究成果,使小朋友們和家長們感受植保所作為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的貢獻。

在科普宣講區,年輕的科學家劉永強副研究員,圍繞「走進葡萄的小世界」講述了葡萄起源、品種及特點、栽培及病蟲害防控、文化等,讓小朋友們瞭解了葡萄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女科學家劉文文副研究員,以「悄悄搬家的植物病毒」為題,從不同維度,揭示了植物病毒的傳播奧秘,講解了目前在我國比較科學有效的防控策略。女科學家範潔茹副研究員,聚焦「誰讓植物生病了」,讓小朋友們瞭解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的種類,以及傳播方式,還有相當專業的侵染特性。科學家們耐性細緻地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儘可能地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採用知識問答與小朋友們互動,讓小朋友們輕鬆學到新知識。

在科普展覽區,參觀的家長和同學們,通過觀看34張展板,聆聽12位講解員的解說,從植物病害種類、診斷法則、防治理念、病蟲害防治條例等多角度知道了許多不知道的知識。一位就讀於清華附小的同學表示,「過去知道中國地大物博,沒想到病蟲害也這麼多,農民伯伯真的是不容易。」

現場講解員正在為男孩講解植保知識。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現場講解員正在為男孩講解植保知識。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同時,活動還通過實物展示物種活體、實物標本,讓小朋友們識別病害,走進微觀世界。參觀的家長和小同學們看到了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病害症狀和病原物的形態,體驗作為植物醫生如何診斷、識別病害,開拓了視野。

在植物病害防治示範區,科技工作者認真講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現場展示各種誘捕器,天敵昆蟲、孢子捕捉儀、預測預報器等產品和儀器,利用影片演示了無人機作業助力「飛防」病害。

在科普遊戲區,設置了「我愛祖國」「五穀豐登」「春暖燕來」等主題的種子畫手工製作活動,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同學。活動還設置了親手塗抹無菌培養皿,「看看小手髒不髒」活動。安排了識別「五穀」活動,稻、黍、稷、麥、菽、大麥、高粱,準備了親手種植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農作物的活動。

編輯 唐崢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