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給樹標記性別符號?如何推廣不飛絮雄株?六問楊柳飛絮治理

北京已於4月12日進入今年楊柳飛絮的第一個高發期,預期將持續至18日,飛絮樹種為毛白楊。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全市強化聯防聯動,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開展精準治理,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努力實現「有絮不成災」的防治目標。

4月15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位於通州區桑治莊鎮的東郊森林公園看到,工作人員正用高壓噴水車、霧炮車等工程車輛衝刷樹冠、衝掉花序,減少飛絮在空氣中的擴散量,同時修剪多餘的楊樹枝條。目前,北京已繁育儲備不飛絮優良楊柳樹苗木20萬餘株,在全市老、弱、病、殘楊柳雌株的更新改造中已應用5萬餘株,下一步將結合大美北京森林建設加大推廣應用。

4月9日,北京北二環,綠化工人在為植物澆水,空中飄滿了白色的楊絮。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4月9日,北京北二環,綠化工人在為植物澆水,空中飄滿了白色的楊絮。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關注1:為何公園給楊柳樹標記性別符號?

使一線工人更精準治理雌株

這幾天,有遊客好奇,為何朝陽公園要給楊柳樹標記性別符號?

記者瞭解到,楊柳樹屬於雌雄異株,飛絮來自楊柳樹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後生成一個個小蒴果,里麵包被著白色絮狀絨毛,絨毛中藏著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種子。發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隨風飛舞,借風力傳播種子,形成了「楊柳飛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張博介紹,綠化中使用楊柳雄株可以「揚長避短」。比如雄性毛白楊無飛絮、樹幹通直、枝繁葉茂、樹形優美、生長快、壽命長、抗性強,科學開展雄性毛白楊的繁育、示範與推廣,對北京楊柳飛絮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除了在飛絮高峰期實施「灑、噴、衝、掃」組合拳等短期治理措施,北京市還將通過開展源頭控制來逐步減少楊柳雌株的數量。在綠地養護中,要對過密的林子選擇楊柳雌株進行間伐,並對現有老、弱、殘、病等楊柳樹雌株進行替換,從根本上減少飛絮總量。

「目前,各個公園已經基本掌握楊柳雌雄株的數量和位置,但大多是電子化地圖,進行性別標記是為了讓一線工人也能準確識別雌株,在進行高壓噴霧、修剪枝條等防治時,可以更加精準。」

工作人員對楊樹進行高壓噴水作業,飛絮沾水後會落下。何建勇 攝工作人員對楊樹進行高壓噴水作業,飛絮沾水後會落下。何建勇 攝

關注2:大規模推廣雄株,會造成比例失衡嗎?

雌株佔比高達七成,未來力爭使雌雄數量達到1:1平衡

大規模推廣楊柳雄株,是否會造成雌雄樹木比例失衡?張博說,此舉恰恰是為了使雌雄株數量達到平衡。

他解釋說,在苗期時,楊柳樹難辨雌雄,要等七八年後,樹木胸徑長到12釐米時才會性成熟,此時才能通過飛絮判斷雌株。另一方面,雌株小的時候比雄株長得壯、長得高,所以在苗期難分雌雄的情況下,過去幾十年植樹造林時大多選擇粗壯、好成活的來種植。所以經過多年的治理,北京的楊柳雌株比例仍然高達70%以上,雄株比例僅有兩成多。

「通過這幾年的改造,每年對一些重點區域進行治理後,我們希望初步使雌雄株數量達到平衡,即1:1的比例。」

關注3:如何推廣應用雄株優良品種?

已繁育儲備不飛絮優良楊柳樹苗木20萬餘株,應用5萬餘株

北京已經在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黃垡院區、市綠地養護中心大東流苗圃建立楊柳雄株資源收集圃,從河南、山東、甘肅等地收集並引進雄性毛白楊資源202份和柳屬雄株資源34份。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首都高校北京林業大學,引進適宜北京的無飛絮新品種,篩選「京雄1號」等5個優良品種。

目前北京已繁育儲備不飛絮優良楊柳樹苗木20萬餘株,在全市老、弱、病、殘楊柳雌株的更新改造中已應用5萬餘株。下一步,賸餘的15萬株苗木將結合大美北京森林建設加大推廣應用,預計每年替換應用3萬-5萬株。同時,長勢健壯的雌株還會繼續保留,使其發揮生態功能。

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劉勇介紹,「京雄1號」為人工選育的雄性無絮毛白楊,品種來源於北京市大興區樹齡200年左右的雄性毛白楊古樹。

該品種樹冠橢圓形,樹幹通直,乾枝近垂直,枝展開闊,相鄰側枝間水平分佈均勻,在北京地區表現優良,適應性強、特徵穩定。日前,該品種被認定為北京市良種,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京雄1號」優良品種的成功選育,既保護和利用了北京的毛白楊古樹資源,又為從根源上緩解困擾北京市民的飛絮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霧炮車等工程車輛上陣,衝刷樹冠、衝掉花序。何建勇 攝霧炮車等工程車輛上陣,衝刷樹冠、衝掉花序。何建勇 攝

關注4:今年飛絮「出現即高峰」?

曾被降雨短暫壓制,隨大風天氣結束將回歸常態

近些天,很多市民在上班路上都迎面遇上了飛絮。為何飛絮給大家帶來了「出現即高峰」的感覺?

張博說,中心城區和南部城區4月7日至10日陸續開始飛絮,此後4月10日,北京迎來降溫和降水,短暫地壓制了飛絮。降水結束後,飛絮在12日-15日呈現了暴發的趨勢。15日大風天結束後,飛絮會恢復常態。

「嚴重的並非飛絮本身。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硬化路面越來越多,飛絮落下後被風不斷吹起,同時沾染了灰塵,給市民造成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治理飛絮是系統性的工程。」

關注5:治理飛絮有哪些措施?

種植地被植物、修剪雌株枝條等

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少臣說,作為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楊柳飛絮」無法避免。但大家可以感覺到,隨著長期精準治理,飛絮總量會越來越少,影響會越來越輕微。「以往首個飛絮高峰期持續5-10天,現在只有3-5天,會很快度過。」

他說,今年治理的思路還是標本兼治、多措並舉。一是嚴禁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用楊柳雌株,實現雌株總量減少,以此減少飛絮量。另外,要加強在裸露地面種植地被植物,提升飛絮的滯留能力,通過祖灌草立體化的混交結構形成有效的緩衝區,對飛絮吸附滯留。同時,對老弱病殘株和危險株進行及時更新和替代。柳樹可以採用高位嫁接的方法,變雌株為雄株。此外,對健壯的楊柳雌株採取高壓噴水、清掃、修剪枝條等措施,減少飛絮量。目前,北京五環內共有楊柳雌株28.4萬株,它們是重點治理對象。

張博說,市園林綠化局將與市氣象局、市城管委等12個部門緊密協作,將楊柳飛絮防治與安全生產和防火工作、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林地綠地日常養護工作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深度結合,堅持「應濕盡濕,應掃盡掃」,高標準開展楊柳飛絮預報和飛絮綜合治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重點做好源頭管控,加快新技術試點應用,及時進行科學評估,構建完善、高效、便捷的防治技術體系,組織做好林地綠地飛絮防治;市城市管理委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組織各區、各環衛專業作業單位開展道路濕化和清掃專項行動,加強道路衝刷及帶水作業力度,抑制飛絮二次飄飛;市住建委將督促物業企業做好居民小區內楊柳飛絮的濕化和清理;市消防救援總隊將強化火災風險分析研判,及時開展應急救援。

關注6:市民如何應對飛絮?

嚴禁戶外用火,謹防引燃飛絮引發事故

根據預測預報,4月12日-18日為北京第一個飛絮高發期,主要集中在五環內中心城區,飛絮樹種為雌性毛白楊,而近期氣候乾燥,需要嚴防因飛絮引發的火災。

市園林綠化局提醒市民,飛絮極易引燃,飛絮高發期間嚴禁戶外用火,嚴禁亂扔菸頭,謹防引燃飛絮造成事故。

市民在飛絮季節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一次性防塵口罩、墨鏡、防護鏡、紗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擋飛絮的作用,外出返回後用清水及時清洗面部,用生理鹽水清理鼻腔、口腔。

戶外鍛鍊等室外活動應儘量選擇在早晨、傍晚或雨後等飛絮較輕的時段進行;注意關閉紗窗,避免飛絮飛入室內,室內飛絮可用吸塵器及時清理,或噴水濕化後清掃。

同時,加大對汽車和精密儀器等設備的檢查,發現飛絮積存要及時清理;無研究表明飛絮本身會導致過敏,敏感人群若出現過敏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過敏原。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陳靜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