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來首次!北京先農壇神倉建築群今起面向公眾開放

新京報訊(記者展聖潔)4月18日,正值第42個國際古蹟遺址日,「北京先農壇神倉建築群開放暨神倉歷史文化展開幕禮」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先農壇)舉辦。這意味著,移建200多年來,神倉建築群首次面向公眾開放。

4月18日,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先農壇)神倉建築群移建200多年來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4月18日,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先農壇)神倉建築群移建200多年來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先農壇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文化遺產元素,是北京城中軸對稱格局的重要禮製建築群之一,是中國古代皇家祭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祭農見證物。神倉建築群是北京先農壇重要的組成部分,始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占士下旨將神倉建築群移建於此。

神倉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儲存占士親耕耤田收穫的穀物,是為皇家祭祀活動提供穀物的場所,承載著禮儀功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中神倉圓廩被稱為「天下第一倉」,為先農壇獨有。神倉院建築彩畫是其他古建築少有的雄黃玉彩畫,至今仍部分保留著清中期彩畫。

神倉內景。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神倉內景。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推進,神倉建築群於2021年12月完成騰退,先後完成了非文物建築拆除工程、文物本體修繕工程、彩畫保護工程、環境整治工程,神倉院落的歷史風貌得到完整恢復。隨後在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古建館完成了「神倉歷史文化展」「太歲殿東配殿歷史文化展」等展覽任務。

神倉歷史文化展展出各類農具。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神倉歷史文化展展出各類農具。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修繕神倉時發現的穀粒。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修繕神倉時發現的穀粒。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今天開幕的「神倉歷史文化展」結合神倉建築群的建築特點,以原狀陳列配合專題展覽的方式,利用多組建築展示神倉的歷史功能以及文化內涵。這是第一次對神倉建築群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和展示,同時在展覽體驗區還設置有互動展示項目,觀眾可以通過自主探索認識古代容量單位的變化,通過日常使用的成語感受「量」的博大精深。展覽不僅完善了先農壇歷史文化展示體系,還可以補充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更好闡釋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