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研究生涉嫌毒殺室友,高校還能做點什麼?

▲湘潭大學學生宿舍資料圖。圖/湘潭大學官方網站▲湘潭大學學生宿舍資料圖。圖/湘潭大學官方網站

近日,湘潭大學在讀研究生疑似被人投毒致死,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4月20日,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發佈通報,經公安機關偵查發現,與被害人在校同寢室的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件的更多細節還有待公安機關調查發佈,但這已經不是第一起發生在高校內、涉及研究生同宿舍成員的惡性事件了。這些極端個案大多有其特殊的直接誘因,又常常基於一段破裂的宿舍關係。

這也給廣大高校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除了加強思想品德和生命健康教育,是否還有措施,能更早地識別和化解此類風險,讓悲劇不再重演?

與本科生宿舍相對密切的關係不同,研究生宿舍中的「集體感」就不那麼明顯了,大多隻是同學們分開忙碌一天回去休息的住所。

一個研究生宿舍的成員,可能來自不同的院系專業,跟隨不同的導師和課題組,每天有不同的學習、實驗和工作安排……這都意味著,研究生群體在宿舍中陪伴和交流的時間與需求都和本科生有較大區別。

此外,研究生群體普遍心智更加成熟,對校園生活、職業生涯、社交關係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不同的理解。一些先步入社會、後回歸校園的學生與應屆生有較大的年齡差,甚至背後還有家庭、子女關係要應對,也會期盼更獨立、私人化的生活空間。

考慮到這樣的實際情況,2001年,教育部曾印發《關於大學生公寓建設標準問題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爭取實現「四二一」目標,即本科生4人1間、碩士生2人1間、博士生1人1間。

但是,一來作為指導性文件缺乏強製執行的效力,二來如今的研究生招生規模翻了幾番、校舍資源更加匱乏,實際中很少有高校能夠落實。

因此,面對頻頻出現的研究生宿舒奧尼部矛盾,很多高校根本無力通過調換宿舍來解決問題,往往只能交由學生自行協調,勸導雙方「互相體諒、各退一步」。這也實屬無奈之舉。

問題在於,這樣操作只能把宿舍矛盾從明面上轉移到私下裡,並不能從根本上化解風險。

既然學校在硬件層面難以做出更多改變,軟件層面的響應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妥善處理情況更加複雜的研究生宿舍關係,本質上還考驗一所高校精細化和人性化管理的水平。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新生入學可以「自選舍友」,學校會在入學前發送興趣愛好調研,新生可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運動習慣、愛好等選擇跟自己「誌同道合」的人組成室友。

中國政法大學也為研究生新生提供了5次選擇入住的機會,隨機選擇和加入同學宿舍均會消耗1次機會。這些安排,雖然增加了學校行政管理的負擔,卻能把一些潛在的宿舍風險消除在源頭上。

除了在入住時減少隱患外,一些高校也開始探索將育人工作下沉到學生宿捨生活中。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在學校、教師和住宿學生之間,建立一條通暢的反饋、傾聽和對話渠道。

只要學校主動多做一些工作,宿舍里的學生關係就能有更多更大的良性發展空間。

又比如,一些高校將宿舍以「學生社區」的方式運營,設置研究生駐樓輔導員專崗,或安排相關教師定期走寢談心,設立「一人一策」的院系特殊關注名單等,都體現出了從「管理約束」到「管教結合」的思路轉變。

其實,每一起校園悲劇發生之前,都有很多被有意無意疏忽了的信號。因此,高校對學生宿舍的管理目標,遠不止於門禁、衛生與用電安全。

那些看似不可調和的宿舍矛盾,也都是由一些細小瑣碎的日常爭端累積發酵而成,極端情形下就會釀成悲劇。這就尤其需要學校去傾聽和發現,及時介入並給予疏導,避免類似舍友投毒這樣的惡性事件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