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半街繁花半街綠 詩情畫意滿青城

賞花追風逐春光,共赴遊春賞花宴。4月21日上午,「錦繡北疆·花漾青城」2024呼和浩特賞花旅遊季系列活動,在呼和浩特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吉祥哈達廣場啟動。活動現場,共有5500餘名市民、遊客參與其中,共赴青城春日之約。

「錦繡北疆·花漾青城」2024呼和浩特賞花旅遊季系列活動現場。樂炎攝「錦繡北疆·花漾青城」2024呼和浩特賞花旅遊季系列活動現場。樂炎攝

呼和浩特的春天是繁花似錦的,更是花香四溢的。公主府的桃花,烏素圖的杏花,將軍衙署的丁香花,滿都海公園的榆葉梅,錫林公園的玉蘭花……本次活動地點選取「文化軸帶」,「賞花+看展」的模式讓遊客開啟了一場「詩和遠方」的浪漫之旅。

「以花為媒」開啟青城春日賞花的浪漫之旅

79歲塗洪祖老人是一名騎行愛好者。他告訴記者,自己參加騎行隊20多年了,每天騎行30公里,「我感覺自己依然年輕,是一個年富力強的小夥子」。

塗洪祖老家是湖北武漢的,年輕時來到呼和浩特市工作,後來就定居在這座城市。因為愛好騎行,他幾乎走遍了青城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城市一天天在變美變綠,我們騎行一圈下來,心情真是大好。」

「一起追風」春日騎行派對現場。王劭凱攝「一起追風」春日騎行派對現場。王劭凱攝

來自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大一的汪寶華和同學韓旭拿著活動現場領取的紀念品拍照留念。

汪寶華是一位江西女生,這是她第一次在呼和浩特參加這樣的戶外活動:「我今天和同學一起參加了歡樂跑的活動,第一次認真地感受呼和浩特的的街道建設和春天美景,真的非常開心,如果下次有這樣的機會,我也一定還會參加。」

「一路生花」賞春歡樂跑活動現場。王劭凱攝「一路生花」賞春歡樂跑活動現場。王劭凱攝

本次活動以「錦繡北疆·花漾青城 」為主題,以「春季賞花」為載體,共有「一路生花」賞春歡樂跑、「一起追風」春日騎行派對、「一城春色」航拍青城三大主題板塊活動。

此外,「開往春天的巴士」賞花專線、「迎春【畫】房」油畫共創、「交換空間」文創集市、「城市音樂客廳」、「春享音樂會」青城共享小舞台、「20分鐘放空計劃」、「聞香識誠」科普展等特色活動共同啟動。

「文化軸帶」成為首府城市文化又一新地標

剛參加完「一路生花」賞春歡樂跑的市民姚遠和朋友李莎準備要去坐「開往春天的巴士」賞花專線去欣賞沿路風景,「我覺得這趟專線特別好,不僅能讓我們欣賞到呼和浩特春天的美景,正值五一假期來臨,也能讓很多外地的遊客在‘文化軸帶’真正地瞭解呼和浩特,從而愛上呼和浩特。」

在活動啟動地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不僅有前來參加活動的跑者和熱愛騎行的市民,還有一支可愛的隊伍。記者發現,在公園里,內蒙古小鴻雁藝術團的孩子們正在花叢旁翩翩起舞:「我們覺得這裏空氣清新,生態環境也特別好,所以經常帶孩子們在這裏排練。」帶隊老師告訴記者。

內蒙古小鴻雁藝術團的孩子們正在花叢旁翩翩起舞。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內蒙古小鴻雁藝術團的孩子們正在花叢旁翩翩起舞。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

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承擔著全市重要的「文化軸帶」功能,公園自建成以來,一直重視將文化主題融入園林景觀的打造,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展現出呼和浩特的歷史變遷,讓人們在遊覽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呼和浩特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呼和浩特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圍繞創建國家文化旅遊消費示範市,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積極塑造城市精神,重點建設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園、雕塑藝術館,打造形成了以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美術館以及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為「龍頭」,以呼和浩特國際雕塑園以及草原絲綢之路公園為「主幹」的5.6公里「文化軸帶」。本次活動聯動「文化軸帶」輻射的文化場館以及公共綜合服務空間,通過1條賞花專線串聯6個配套站點活動,延展3大主題板塊活動,為市民打造豐富多彩的春季文旅活動。

遊客正在內蒙古美術館欣賞攝影作品展。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遊客正在內蒙古美術館欣賞攝影作品展。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李雪今年是第一次去呼和浩特雕塑園藝術館,起初是看到網絡上有很多人去打卡拍照,就和同伴欣然前去:「本來是抱著拍美照的心態去的,但去了之後發現館里陳列著很多國內外非常優秀的雕塑作品,就忍不住在館里逛了很久。」

走進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沉穩、大氣的氛圍撲面而來。如今,這座藝術氣息濃鬱的人文建築已經成為當地民眾的「打卡勝地」。

館內展陳了特邀國內外經典雕塑作品58件、專項徵集入圍作品100件,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材質方式,塑造了形態各異的藝術形象,展現出國際文化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多民族融合的多彩文化,彰顯出新時代藝術與文化交融的無窮魅力。

「文化軸帶」推動城市文化建設、體現文化惠民、提高首府文化能級,激活城市文旅新動能。如今,這條「文化軸帶」成為首府城市文化又一新地標。

「半街繁花半街綠」首府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四月的呼和浩特浩特街頭繁花似錦。絲綢之路大道是呼和浩特市的一條風景大道、文明大道,漫漫絲路彰顯著呼和浩特作為草原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的深遠意義。走在絲綢之路大道上,道路兩側一邊是盛開的榆葉梅,一邊是嫩綠色隨風起舞的如煙垂柳。

榆葉梅,因其葉似榆樹葉,花若梅花,故名「榆葉梅」。眼下,絲綢之路大道2600株榆葉梅進入花期,花瓣顏色粉紅,花團錦簇,似群蝶飛舞,美不勝收。

就在兩天前,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烏素圖杏花節剛剛開啟。回民區以花為「媒」、以節「引流圈粉」,通過「賞花經濟」打造和美鄉村,為鄉村振興建設注入蓬勃活力。市民和遊客們不僅可以賞花,還能體驗園區內舉辦的各項活動,滿足多元文化旅遊的需求。

回民區烏素圖杏花穀內的遊客。回民區融媒體中心供圖回民區烏素圖杏花穀內的遊客。回民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場春雨後,丁香路的丁香花也已悄然綻放,香氣宛如清新的春雨,沁人心脾。在春日花季,到公主府公園「看桃花」、到「將軍衙署博物院」賞紫丁香,已然成為市民和遊客的默契約定。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出實招、求實效,聚焦綠化提升、水體治理、汙染整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打造綠濃水清的宜居環境。

呼和浩特市通過實施「兩屏四帶」生態空間佈局,共築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大青山前坡生態綠帶、環城水帶、郊野花帶、文化軸帶等生態項目,不僅提升了首府的生態環境質量,還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塞外青城正以花為「媒」,向更多的人發出春日邀請。通過新地標地打造,彰顯呼和浩特「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藝術之城」的「雙城記」特色,成為詮釋「北疆文化」首府特質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