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的閱讀選擇——地鐵讀書人的動人瞬間

新華網記者 王誌豔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里,地鐵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出版人朱利偉是每天北京地鐵的千萬通勤者之一。喧囂擁擠中,當大多數人埋首於方寸屏幕時,她的手機鏡頭聚焦的卻是地鐵中的讀書人。

2018年2月,朱利偉在通勤路上隨手拍下一張乘客讀《禪與電單車維修藝術》的照片,她並沒有想到只是出於對那本名字古怪的小眾書的好奇心,會成為一個悠長故事的開端。

6年間,她在北京地鐵上拍下了2700多個閱讀瞬間,遇見2000多位閱讀者,「捕獲」一份近1300本的地鐵書單。尋找,偶遇,隨手拍,成了朱利偉上下班路上的小快樂。「很多個清晨、傍晚、深夜或週末的北京地鐵上,閱讀者捧著書放慢腳步,人和書穿梭流動,宛如一個長達6年的慢鏡頭。」

這份記錄彙成一本相冊「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發佈在網絡上,簡介里寫著「地鐵再擁擠,愛書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角落。」有網民留言,相冊像「溫暖的燭光」,讓人「心生暖意」「浮躁之氣頓減」,還有人從相片中認出了自己。

地鐵里的閱讀風景

大城市的通勤時間往往很長,利用這段時間讀書的人,在快與慢、流動與靜止之間形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高峰時期的地鐵,大家快擠成相片了,哪有讀書的空間?誰又能靜下心來讀書?起初,朱利偉也是這麼想的,隨著拍到的人越來越多,地鐵里的閱讀者刷新著她對「讀書」這件事的具象認知。

有一張照片曾深深觸動過她,那是一本觀照心靈的圖書,名叫《恩寵與勇氣》,跟饅頭一起放在塑料袋里被拎著。「柴米油鹽是生活,讀書也是」,對有些人而言,「精神食糧」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次,朱利偉同時遇見各自讀著《槍炮、細菌與鋼鐵》和《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兩位男士,她在相冊里感歎「有一種又一次集齊名著的感覺」。

一位女孩在朱利偉的鏡頭裡出現了100多次,同一個時間點,同一個站台,同一個位置,安靜地讀書。朱利偉笑稱她是「女神」,從100多次相遇中整理出一份「女神書單」發佈到網上,《人類群星閃耀時》《我是貓》《世界小史》……很多網民循此開始了自己的閱讀之旅。

雖然鼓起很多次勇氣想要搭訕,朱利偉最終還是選擇了不打擾,「在我眼中,她已經成為一個完美的‘地鐵閱讀符號’」。

她拍下過許多有趣的瞬間,讀《女人幫》的男士,讀《骨骼肌肉全書》的呆萌女生,各種怪異姿勢讀漫畫的男孩,拿著放大鏡一字一句讀太宰治《斜陽》的老者,帶馬紮上車讀書的年青人,共讀一本《童年》的夫妻,還有讀繪本的大人,讀古籍的孩子,讀日文書的老人……朱利偉從中感悟到,「閱讀沒有邊界,我們也不該為自己設限」。

「流量時代」的閱讀選擇

這幾年,朱利偉的拍攝故事被不少媒體關注報導,她會定期寫下一些階段性的閱讀觀察。透過地鐵這個城市「剖面」,感知大眾閱讀的趨勢與變化。

近1300本書中,《三體》和《紅樓夢》收穫了最多的讀者,有意思的是,《三體》的讀者大多是女性,但《紅樓夢》卻與之相反。還有諸如《孤星淚》《月亮與六便士》等經典閱讀是長期熱門。東野圭吾是地鐵上閱讀的「常青樹」,錢穆的著作出鏡率之高令人意外。

一些職業資格考試指導用書也出現在地鐵書單里。也許是因為時間寶貴,地鐵通勤路也被用於「自我修行」。朱利偉認為,這固然折射出大城市的職場競爭壓力,但也表明「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我」。

地鐵閱讀里常常能捕捉到社會熱點。比如金庸先生去世後一段時間,他的作品在地鐵上被不同的讀者翻閱;《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閱讀熱潮也蔓延到了地鐵;罹患漸凍症的慈善家蔡磊被大眾熟知時,他的自傳《相信》隨即被乘客捧在手中;尤其隨著近年來國際局勢的變化,有關全球化、貿易衝突、經濟解讀類的圖書,也經常出現在地鐵上。

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當他翻開一本書,就從平淡的日常生活跳進了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在朱利偉看來,面對幾乎人人低頭刷手機的現實,那些地鐵上的讀書人正用自己的閱讀行動悄悄獎賞做書人。

因閱讀而相遇讓城市更溫暖

身為出版人,朱利偉對書有著職業敏感,即便恰好沒能拍到書名或封面,她也總能從正文、頁面、書號等細節線索中,迅速搜尋到書籍的名稱與版本,並將這些信息記錄在相冊里。她也試過給這些書分類,幾次整理後就發現這是一項太過艱巨的任務。

她常常被鏡頭裡這些平凡的美好所打動,因為他們,地鐵似乎成了一座流動的地下圖書館,而在擁擠人潮中流動的隱秘書單,讓城市有了更多溫度與深度。

她曾在專欄文章里寫下:「雖然素昧平生,但地鐵讀書人已經是與我同行擦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了。」鏡頭之外的故事同樣美好,比如一位乘客時隔一年多在相冊里發現了自己,朱利偉和他相約線下見面並互送了對方一本書;有被拍書籍的作者看到她的照片,會默默轉發……

在地鐵車廂有限的空間里,在一段幾十分鐘的行程中,書聯接著現實與想像,聯接著普通人與智者的精神交流,也聯接著人與人之間在這座城市的美妙際遇。

因為拍攝地鐵閱讀,朱利偉獲得一些社會榮譽,以表彰她在推廣閱讀方面的努力。但她常想,也許那些普普通通的地鐵讀書人才是生活中最好的「閱讀推廣人」。在擁擠的空間里讀書,本身就是在用行動展現閱讀之美。

未來還會接著拍嗎?朱利偉表示,當然會。因為這對她來說,從來不是什麼需要「堅持」才能完成的事,「透過手機鏡頭,我發現了更多書,理解了更多人,也更加熱愛日常生活。」

海報設計/程媛媛

(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網絡相冊,由拍攝者朱利偉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