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上海|「大魚小魚」和諧共生 上海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圈|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

圖為:發那科智能製造體驗中心內的機器人汽車製造作業展區/採訪對象提供圖為:發那科智能製造體驗中心內的機器人汽車製造作業展區/採訪對象提供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新能源車市「炙手可熱」的問界M9誕生於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在那裡,發那科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高度自動化,焊裝車間及噴塗車間自動化率高達100%,關鍵工序100%自動化,有效保障了車輛的高品質、高可靠性和生產的高效率。在位於上海寶山區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發那科這樣的龍頭企業宛如一條激活產業鏈的「大魚」,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則像一條條「小魚」,圍繞「大魚」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大魚小魚」和諧共生,創新共舞,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集群效應加快釋放。

「我們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企業需求、產業需求,以此來做好生態建設,加速產業集聚。」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看來,一個好的生態,需要大魚、小魚、蝦米共生,大魚引領,魚蝦活躍,共同營造良性互動的生態圈。

生態圈里的企業需要園區「精準投喂」,才能健康成長。劉宏介紹,一方面園區通過推動建立智能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持、豐富培訓形式和手段,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方面取得突破,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用戶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彙聚核心優勢資源。另一方面,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地轉為企業研發的「動力燃料」,助力企業精準享受政策紅利,激發科技創新動力。「2023年下半年以來,企業累計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近4900萬元,顯著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擬將該筆稅費用於三期工程,進一步擴大研發中心建設,提升工程集成及技術服務能力,從而輻射帶動整個機器人產業園和上下遊供應鏈,轉型升級成為「超級智能工廠」。

費勉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入駐園區已經12年,從3個人的團隊發展到近300個人。「園區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對我們進行一對一的關注,為我們量身定做方案,幫助企業規劃未來的發展。」費勉儀器創始人、董事長趙嘉峰介紹,儀器儀表行業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且高端裝備普遍存在市場需求有限,導致企業的投入產出比不高。為保證企業創新的活力,稅務部門多措並舉,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一對一的優惠清單手冊和政策輔導,幫助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製造業抵減等各項稅收優惠,2022年以來費勉儀器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近5400萬元。

讓上海易卜半導體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慧勇印象深刻的則是建廠速度。「易卜是做半導體先進封裝的,集研發、設計、製造、測試於一體,對生產環境要求比較高。建廠初期,包括電力擴容、排汙、道路等一系列問題都得到了高效解決。我們大概用了五六個月,就完成了潔淨車間的建設。這個速度在世界範圍也是一流的。」

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特色產業產值佔比達80%,特色產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90%,集聚了近300家機器人上下遊創新企業,「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特色產業集群已具有規模,產業集群效應加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