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巧手家政……北京海澱區五一小學展現多樣勞動課堂

烤盤的嗞嗞聲混合著土豆餅的香氣從教學樓飄出,操場邊各類興趣社團的成員正專心進行掐絲琺瑯、手編、剪紙的製作……4月28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前夕,北京海澱區五一小學教育集團舉行了主題為「勞動築夢未來,奠基幸福人生」的勞動教育實踐現場會。通過邀請各校教師、家長代表來到學校進行勞動課堂觀摩、興趣社團參觀以及主題論壇研討,展示學校多年來的勞動教育發展成果,促進校際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

巧手家政社團進行勞動成果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巧手家政社團進行勞動成果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

記者瞭解到,五一小學於1954年5月1日勞動節建校,是海澱區勞動教育特色學校。此次活動在北京市教育學會與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德育科主辦,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小學教育集團、北京市教育學會幸福素養教育專委會承辦,北京市海澱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中心和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學會協辦。

16節勞動課展示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

當日,五一小學的教師們通過16節勞動現場課,展示了如何將傳統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巧妙融合。

在木工教室的《校慶徽章我創意》課堂上,六年級的同學們通過木工技術和3D打印,在校慶70週年之際為母校設計製作紀念徽章。家政教室的《土豆絲餅》課上,四年級的同學們身穿圍裙、頭戴小帽,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著土豆絲餅,並學習了土豆的營養價值。臨近下台,同學們有條不紊地將烤盤、桌面、調料瓶等收拾乾淨,並把煎好的土豆絲餅分給了前來觀摩課堂的家長們,展現出極好的勞動習慣。

《土豆絲餅》勞動課堂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土豆絲餅》勞動課堂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

AI智能教室的《校園食堂訪客AI管理系統》課程是一節信息與勞動的融合課程,六年級的同學們化身學校的小主人,運用信息知識與動手能力設計製作學校的食堂訪客系統;科學教室中的《生態微景觀》是一節科學加勞動的融合課,五年級的同學們把課堂中學習的生態系統等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態微景觀的設計中,親手製作「生態微景觀」……

《好玩的過山車》科學勞動融合實踐課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好玩的過山車》科學勞動融合實踐課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

「希望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們把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切實提高勞動能力。」課堂之後,教研專家們還對課堂進行了點評,在肯定課堂教學的同時,提出了課堂進步的方向。

勞動現場課展示結束後,五一小學15個社團的勞動成果展,進一步彰顯了同學們勞動實踐的價值。從掐絲琺瑯、剪紙、手編、巧手家政,到無人機、機器人、車輛模型、3D打印,同學們在操場旁向前來觀摩的嘉賓們展示著各種各樣的勞動實踐成果,體現了同學們的多才多藝和奇思妙想。

掐絲琺瑯社團進行勞動成果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掐絲琺瑯社團進行勞動成果展示。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

專家、教師、家長共議勞動教育家校社共育

主論壇環節,五一小學校長閆誌瑋就堅持五育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深化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作了題為《春耕夏耘 幸福築夢》的主題報告。介紹了五一小學立足校史校情,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勞動教育品質,完善勞動教育機制。「七十載難忘歲月,浸潤著五一人崇尚勞動的執著與熱忱。面向未來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我們將群策群力、接續奮鬥,譜寫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學校勞動教育的進步,離不開家校社的協作共育。」研討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十一學校校長田俊,以及家長與學生代表,圍繞勞動的育人價值、小初銜接課程勞動育人效果、品質塑造以及啟蒙教育等議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霞表示,海澱區各中小學要立足校史校情,推動勞動教育特色發展;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設計好校內外課程;勇於突破創新,在接下來的勞動教育攻堅階段深耕厚植、創新實幹。

五一小學的學生們帶來校園劇《時光中的金蘋果》。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五一小學的學生們帶來校園劇《時光中的金蘋果》。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攝

會上,五一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了校園劇《時光中的金蘋果》。從學校的建校歷程講起,串聯起學校七十年來勞動教育的傳承和創新,最終結出五一小學勞動教育品牌這顆「金蘋果」。

五一小學還為師生代表頒發了「最美勞動者」之「卅載芳華獎、頭雁領航獎、燭光星輝獎、誌勤先鋒獎、服務貢獻獎」,以及「五一勞動小先鋒」之「生活小當家、工藝小傳人、科創小達人、自然小行家、服務小天使」勞動獎章,表彰在各個崗位辛勤貢獻的勞動者。

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