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項目全面啟動

「自天生。一段風流性。受製難馳騁……」 4月28日晚7點,來自北方崑曲劇院的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魏春榮和國家一級演員邵錚主演的《河東獅吼》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堂上演,台下15家院團代表、26所高校代表及百餘名高校師生被精彩的崑曲表演牢牢吸引。當天,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正式啟動。

4月28日晚,北方崑曲劇院的演員們帶來了一出《河東獅吼》。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4月28日晚,北方崑曲劇院的演員們帶來了一出《河東獅吼》。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從劇外走進劇中,大學生對崑曲有了深入瞭解

台上,演員們的水袖拋開收起,一舉一動風姿綽約;念白清晰,唱詞婉轉,盡顯崑曲魅力;台下,觀眾們聽得如癡如醉,或安靜聽劇或笑聲四起,掌聲不斷……一出《河東獅吼》讓觀眾們不由得被崑曲的魅力所吸引。

記者瞭解到,文藝行是 「‘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中的一部分,自2023年推出,包括「戲聚高校 佳作有約」——精品演出進高校活動、「大團小團手拉手」——市屬文藝院團與首都高校藝術社團結對共建項目等內容,以「送進去」和「走出來」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推進首都文藝資源與高校融合互動。

曾在2023年深度參與文藝行活動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大三學生王偉傑也來到了現場。他告訴記者,參與文藝行的藝術實踐奠定了自己對崑曲這種藝術形式的理解,「之前就在影片上看過崑曲表演,但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念白、唱詞以及它的內核,更多的是一個旁觀者。」

記者瞭解到,在「大團小團手拉手」中,北京大學崑曲社團與北方崑曲劇院成功「牽手」,包括王偉傑在內的崑曲社團成員有了與崑曲近距離親密接觸的機會。「北方崑曲劇院的老師指導我們學習念白、學習唱詞、學習身段、學習表演,我從旁觀者成為了實踐者,這種身份的轉換也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崑曲這種藝術形式。」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宮凱也深有同感,「從觀劇者到演劇者的身份轉變,會讓自己對崑曲的認知不斷深化,從以前單純覺得詞美、曲美、人美,到後來可以發現人物每一秒每一幀的動作都有獨特的設計,都有自己的內涵。」在他看來,崑曲的妙處不在於通過一齣戲演出多少故事,而是能夠通過細膩的表演和唱詞,將人物的經歷及其心境、情感上的變化細膩剖析出來,「所以就能夠跟人物共情,也很觸動內心。」

文藝行活動迎來全面升級,覆蓋範圍拓展至26校

2024年,文藝行在活動形式、覆蓋範圍、演出內容等方面迎來全面升級。

今年,文藝行各個項目的活動形式將不斷創新。創新開展「金刺蝟大學生戲劇季」暨「校園原創文化精品展演」項目,將首都各高校推薦的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原創話劇、音樂劇、歌舞、戲曲等校園原創文化精品進行集中展演,為各高校社團的高質量劇(節)目提供專業的展示平台。同時,組織開展「藝術+思政」活動。

更多高校大學生將與文藝活動「親密接觸」。據悉,2024年文藝行項目參與高校由去年的16所拓展至26所,覆蓋理工類、文史類、藝術類等不同學科,覆蓋人群實現提升,讓更多大學生共享首都文化建設成果。同時,參與演出院團也增加了,不僅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京市曲劇團、中國雜技團等市屬文藝院團,還有開心麻花、繁星戲劇村、哲騰文化等多家民營藝術表演團體。在2023年5家院團與8所高校社團「大團小團手拉手」結對的基礎上,吸納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民族樂團、北京市曲劇團加入,升級為9家院團與17所高校結對27校次,為高校提供更加豐富的演藝資源。

演出內容也更加豐富。精品演出進高校活動既有話劇《天之驕子》、京劇《穆桂英掛帥》、崑曲《牡丹亭》、也有交響樂《春之聲》、民族管絃樂《胡同》、音樂劇《亦夢亦真》;既有體現京味兒文化的北京曲劇《茶館》《我這一輩子》,又有革命歷史題材音樂劇《覺醒年代》,還有口碑爆款劇目《奮不顧身的愛情》等。

同時,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支持下,「金刺蝟大學生戲劇季」暨「校園原創文化精品展演」項目將上演北京高校的30個校園原創文化精品,涉及音樂劇、話劇、舞劇等多種形式,包括北京大學的音樂劇《大釗先生》、中國人民大學的話劇《陝北公學》、北京物資學院的舞劇《運》、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會《和聲共聲——中國民族室內樂集萃音樂會》等作品。

演前談、演後談、主創見面會、藝術導賞等環節,豐富高校學生觀演體驗;開設藝術講座或培訓課程,安排觀摩專業院團排練,為學生提供優質藝術滋養和培訓指導;高校師生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的大學生戲劇論壇、戲劇大師課堂……今年,「文藝行」各個項目將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藝術普及活動,拉近文藝與高校師生的距離,促進院團、高校合作交流不斷深入。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