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聲音|科學家、科幻大咖暢議科幻創意如何賦能科技創新

展望遙遠未來,新一代太空交通系統會如何構成?如果「數字生命」成真,這一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的身份認同,數字世界中人際關係會如何演變?現實中的未來可能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科幻思潮總會為科技發展提供無限可能。那麼下一個,會是什麼呢?

作為2024中關村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4月28日,2024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科幻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在石景山區首鋼園召開。論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石景山區人民政府、首鋼集團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論壇彙集科幻創作者、科技前沿領域知名學者、青年領軍創業者,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未來發展方向,結合產業領域專家視角,充分探討科幻創意如何賦能科技創新,助力科技前沿技術發展。

兩場重大發佈 聚焦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

活動中,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李文化發佈石景山區促進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計劃中提到,石景山區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助力區域轉型,加快開展新質生產力。2023年,石景山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其中數字經濟佔比超過51%。石景山區始終堅持以中國科幻大會為媒,以促進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依託,全力構築政策體系,加快推動科幻企業集群成勢。

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尚發佈首鋼園科幻產業發展情況。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2021年中國科幻大會發佈了多項舉措。在此背景下,市、區、企高效合作,同頻共振,共同促進科幻產業蓬勃發展。首鋼園區現已成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產業創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已有124家企業入駐科幻產業集聚區,其中科幻企業佔比90%,上市公司3家,國高新企業12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首鋼園區將通過構建 「一體四翼六維」產業生態體系,形成「產業賦能+特色協同」的企業服務體系,努力為企業提供豐富的科幻應用場景和載體資源。

主旨報告+圓桌討論 用科幻視野解讀前沿科技

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外前沿科技領域知名學者,為到場嘉賓送上精彩的主旨報告,用深沉的科技積累解讀科幻思想,為科幻產業夯實科技基礎。

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前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前烏茲別克史丹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表示,科幻小說在引導技術進步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鼓勵科學、商業和政策領域打破學科和行業之間的壁壘,從而創造出一個成熟的合作環境。同時,科幻小說通過激發創造力,預測未來趨勢,推廣新思想,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推動力量,並促進國際合作。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項目主任,南方科技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員三丰為到場嘉賓介紹了科技賦能科幻文化產業創新的現狀與趨勢。他提到,作為文化科技融合的先鋒產業,科幻產業對科技創新有著天然強烈的需求,科幻內容和科幻IP成為科技創新在文化產業中首選的賦能對象。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宇航學會航醫工專委會主任委員丹恩玉林用《人類太空生活指南》這一創意主題,詳細分析了航天領域的熱點話題,將人類航天夢的實現、航天醫學、微生物防護、航天生物醫學技術轉化等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在分享中將人工智能機器人當作一種新物種,他提出AI2.0上半場是「知識工程」,下半場則是「工業革命」。田豐舉例分析了當前市場各類智能機器人的特點,並表示智能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一種「新智」生產力。而人工智能將成為地球文明奔向星辰大海的「船票」。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作家吳岩則發表了自己對科幻產業的思考,他認為雖然目前科幻產業總數值首次破千億,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吳岩認為,科幻產業依靠科幻模式應用和內容製造獲取價值,科幻產業將逐漸走向科幻力經濟。

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則參與了最後一場圓桌討論。對主持人「用簡短的一句話表達你對未來的想像」這一問題,劉慈欣坦承預測未來很難,但在未來,技術的突破產生對人們生活最重大影響的可能是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形態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巨大的變化,和現在的形態完全不一樣,「不管未來的技術怎麼發展,對文化的衝擊肯定是會發生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潘亦純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