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閃耀時》李現演出了從華楨到向遠生的蛻變丨主創談

由黃琛、蒲維擔綱編劇,萬里揚執導,李現、任敏、周遊、王紫璿領銜主演的電視劇《群星閃耀時》正在湖南衛視、芒果TV熱播。該劇以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高官之子華楨(李現飾)陰差陽錯之下從軍校精英變身上海街頭片警向遠生,和陳浩(周遊飾)、駱瑉敏(任敏飾)等小警察一同查案,並由此徹底改變了自己人生軌跡的故事。

該劇播出後,華楨與陳浩、駱瑉敏等「四所」警員之間的關係成為網民熱議的亮點,他的選擇與人生軌跡的轉變也牽動人心。編劇黃琛、蒲維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完成前作《隱秘而偉大》之後他們想寫一個起點很高的人是怎麼從底層走上革命道路的。李現在劇中飾演的華楨/向遠生,有一個從華楨到向遠生的蛻變的過程,而陳浩既是他的領路人也是他的同路人。

李現飾演華楨/向遠生。

創作:先定下精神內核,再有諜戰元素

《群星閃耀時》一開場,國民黨軍政部次長之子華楨在父親的壽宴上遇到了昔日的老師丹恩銘遠(曹磊飾),並受他所托前往上海送書給友人。到了上海的飯店卻發現要找之人已經遇害,只救下一個8歲小女孩。小女孩用一串項鏈和23塊錢「雇」他幫忙追查兇手——於是,華楨從軍校精英、高官之子變成了上海街頭「片警」向遠生,和新人女警駱瑉敏、隊長陳浩結成了探案搭子。沒想到這個案子越查越深,牽涉到日本間諜,以及國民黨高層的內鬥。華楨在若幹個關鍵時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人生軌跡由此被徹底改變。

小女孩「僱用」華楨追查兇手。

黃琛、蒲維的前作是《隱秘而偉大》,那部劇之後他們打算再做一個有一些關聯的劇,就在想要不要再寫小人物?「考慮過後,我們決定試著做一個不一樣的。講一個起點很高的人,是怎麼「跌落」下來,從底層走上革命道路的。」儘管《群星閃耀時》有不少諜戰元素,但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刻意地想著去寫一部諜戰類型劇,而是先定下了故事的精神內核。「我們倆的創作習慣是先找到一個精神主題,再討論故事該怎麼展開。」《群星閃耀時》這部戲想要向觀眾展現主角從發現世界可能跟自己以往認識到的有所不同,到逐漸扭轉了認知,再找到誌同道合者的過程。「只是因為故事背景在那個年代,肯定會有一些諜戰元素在其中。」

劇中,華楨受託所送的書是《人類群星閃耀時》,劇名也是從這本書而來。《人類群星閃耀時》有十多個小故事,記錄了一些不經意的歷史瞬間里一些人的決定,最終改變或者是扭轉了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這個概念跟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段挺貼合的。1936年,大戰即將開啟,相當於中華民族的至暗時刻,也是改變我們整個民族命運的一個時刻。所以這個劇里的很多角色,從主角到配角,我們都設定了一些改變他們命運的決定性時刻。」

劇情:陳浩是向遠生的領路人也是同路人

李現飾演的華楨在劇中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軍政部次長的兒子、總統侍從室秘書的弟弟,未來前途無量的海軍精英華楨;另一個是漁民出身,在上海警察局十六鋪分局第四警察所(四所)當實習警察的向遠生。編劇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李現在劇中飾演的是兩個角色,不論華楨還是向遠生,都是同一個人的兩種身份。一開始在華楨心目中,向遠生只是為期一個月的臨時身份,幫小女孩辦完事,這個身份和他就沒有關繫了。但隨著查案的深入,以及和四所這些普通警察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其實已經逐漸從華楨轉變成了向遠生。到最後,他拋棄了華楨這個身份,真正活成了向遠生。

編劇形容華楨和向遠生就像兩條終將相交的線,在某個點相交後發生了互換,男主角的命運從此改變——華楨越來越遠,向遠生越來越近。「這個故事寫的就是從華楨到向遠生逐漸蛻變的過程。」但對於華楨/向遠生來說,改變命運的決定性時刻有好幾個,不僅是兩個身份交集的那一瞬。「第一次是他決定接受丹恩銘遠的拜託前往上海送書,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第二次是他救下小女孩並決定留在上海。他當時是在一種混沌未知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選擇;後面他回到電雷學校不久,又再次回到上海,再次決定留下來……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決定,最終促成他命運軌道的扭轉。」

華楨以向遠生的身份在上海當警察時,他與四所隊長陳浩的對手戲非常精彩。兩人各有猜測,又基於各自的立場不能把話說透,拉扯感極強。在編劇的設定里,陳浩既是向遠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也是他的同路人。「華楨轉變為向遠生的過程中,除了自己內心的醒悟,也需要領路人。老師丹恩銘遠是領他入門的人,但丹恩銘遠犧牲了,後面由陳浩擔當起了這個角色。陳浩的精神世界是成熟的,但人生經歷沒有那麼成熟,有時候顯得有些魯莽。所以陳浩一方面在引領向遠生,一方面也和他一起攜手並進。」劇中,兩人在陳浩家聊對《人類群星閃耀時》理解的時候,就是身世和成長經歷不同,但都繼承了丹恩銘遠精神的兩個弟子終於相遇了的感覺。

陳浩(左)和向遠生。

角色:陳浩、安殷、魏岱擎是對照角色

陳浩與四所的警察之外,《群星閃耀時》的反派配角也刻畫得頗為豐滿,例如:一直在抓華楨「通共」小辮子的魏岱擎,以及華楨陸軍大學的同學安殷。編劇表示,他們給華楨/向遠生設計了幾個對照的角色,一個是陳浩,一個是安殷,另一個就是魏岱擎。「陳浩表面上跟華楨天差地別,但兩人的精神世界是契合的,他們是真正的知己,後來成為了生死之交;安殷和華楨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表面上看來他們應該是最契合的朋友,但在精神世界上越走越遠;魏岱擎把一切都歸咎於自己出身不好、起點太低,他認為自己是能夠並且應該擁有華楨所有的一切的。

劇中有場戲,魏岱擎在雨夜和南京來的郭秘書長有段對話。郭秘書長對他進行了虛無的許諾,暗示他去抓華楨的把柄:「有些生命本來身處暗夜,也許只需要一次與權力的遭遇,就可以跳出暗夜,否則他們匆匆逝去,不可能留下隻言片語。」魏岱擎送走郭秘書長的車之後,坐在雨夜的街角又哭又笑。編劇說,這場戲就是把魏岱擎內在的慾望和野心外化出來。他自認非常聰明,缺的只是華楨那樣的出身,所以只能在底層掙扎,等待一個向上爬的繩索。這場戲就是有人似乎把繩索的頭遞給了他,讓他充當刀子去跟華家抗衡。衡量之後,慾望和野心促使他抓住了繩頭。這也是他的一個決定性時刻,從此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路。

兩位編劇表示,魏岱擎和安殷本質上並不一樣的。魏岱擎沒有什麼信仰,也沒有什麼操守和底線,他是只為自己的野心和慾望服務的人。他費盡心機想要證明華楨是共產黨,並非因為他對國民黨有多忠誠,更多的還是出於個人的私心。他嫉妒華楨,想要有一天毀了華楨得到對方的一切。「魏岱擎確實很努力,但他在錯誤的時代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努力。上面的勢力盤根錯節,哪怕他做得再多,也只是一個隨時可以被放棄的工具和走狗。他的這條路是走不通的,而華楨/向遠生選擇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