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觀察:流量焦慮下的徬徨與堅定

4月25日開幕的2024北京國際車展,變成「流量明星」們的「秀場」。

身穿綠色上衣的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是車展上最受關注的男人。

雷軍不僅為小米汽車站台,還忙著與王傳福、李斌、李想等一眾車企大佬社交。每當他在車展現場走動,總是被人流包圍在中間,一群人高舉著手機和攝像機,跟隨著人群中心的那一抹搶眼的綠色。

另一位在車展期間登上熱搜的,是被調侃為車展「最老車模」的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他爬上猛士917的車頂的照片被廣為傳播。

當然,雷軍的高流量,無法抵消外界對於小米SU7「山寨」保時捷的印象;周鴻禕直播、爬車頂、拍賣邁巴赫的一系列行為,對其投資的哪吒也難以帶來銷量轉化。

「周紅雷綠」,為北京車展帶來了「破圈」的流量。但似乎,也讓車展變了味。

對流量的追逐,背後折射的是,在智能化和電動化時代看似一片繁華的背後,中國汽車行業在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之下的焦慮與徬徨。

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車展之一,北京車展並非只有「周紅雷綠」。

在很多車企高管看來,追逐流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堅守初心。要「卷流量」,更要「卷技術」、「卷產品」。

本土企業更期待通過車展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現中國汽車;「蔚小理」和華為小米,在新一輪的競爭環境下,仍然需要證明自己的路徑和商業潛力;跨國車企仍然願意在中國市場發力,轉變思路擁抱更多中國力量。

時隔四年重啟的2024北京車展,仍然扮演著行業風向標的作用。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即將突破50%的臨界點,各大車企面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力的方向更加堅定,更加熱辣滾燙。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張明豔 攝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張明豔 攝

四方爭雄

伴隨著小米汽車加入戰局、華為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中國汽車行業的格局逐漸演變成四股力量的混戰:傳統的跨國汽車集團,由吉利、長城、比亞迪及國有車企組成的本土老牌力量,「蔚小理零」等造車新勢力,以及華為、小米所代表的跨界公司。

小米、華為自帶的「潑天」流量和品牌光環,讓汽車行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大的流量焦慮。

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最受關注的話題便是,在流量戰和價格戰持續加劇的背景下,車企究竟應該如何應對?

「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戶還是因為產品才買你的車,不是因為流量,這個還是要回歸產品和服務的本質,蔚來一直關注的是產品、技術、服務,這是真正長期的競爭力。」4月25日,蔚來創始人、CEO兼董事長李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雖然華為的體系競爭力強,小米的流量非常高,但是我們最後還是要回歸商業的品質,用戶喜歡我們,為我們的服務買單,就不用擔心,我們對自己的方向和核心能力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李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則認為,流量確實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但並非破局的唯一路徑。他主張理性看待流量,既要重視短期流量的獲取,更要關注長期流量的打造。

朱華榮認為,新汽車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即智能化和「生死戰」階段。

「長安不怕‘卷’,我認為‘卷’是正常的市場經濟現象,只有‘卷’或者激烈的競爭,才能讓整個行業回到良性競爭軌道上去,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朱華榮說。

雖然,從「蔚小理」到餘承東、雷軍,汽車行業的流量效應突顯。但在業內大多數人來看,汽車行業的比拚最重要的仍舊是產品、技術、品質和服務等。

終局未定,當汽車行業進入智能化下半場,四方爭雄的局面將讓汽車行業的競爭變得更加精彩,而行業也將在競爭與進步中重新洗牌。

走向世界

在2024北京國際車展上,充滿著大量外國面孔。

大量全球汽車及汽車產業鏈人士來北京觀展,主要是想看到中國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新變化。這體現了中國行業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在全球發展的領先性。

同時,也有不少中國車企,將國外的經銷商及合作夥伴請到北京,持續擴大中國汽車全球競爭力,展現中國汽車的技術自信和產品自信。

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行業發展大趨勢下,中國在去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並且前景廣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世界汽車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品牌的共識;隨著中國汽車進入全球化新時代,中國自主品牌的強大,讓中國車走向世界,成為新的趨勢。」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國內市場是存量競爭的市場,中國品牌只有走出去,才有望繼續提升銷量規模。」

在穆峰看來,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車市,也吸聚了全球頂級的產業鏈資源。在中國雄厚的產業鏈中,長城汽車以品類創新,引領發展,不僅獲得了本土的成功,更擁有全球發展的實力。

作為一個海外銷量撐起「半壁江山」的全球化品牌,奇瑞則在本次北京車展還邀請了來自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約3000名外賓。

2023年,奇瑞集團汽車年銷量188萬輛,其中出口汽車達94萬輛,同比增長101.1%,產品已銷售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就在車展前夕,奇瑞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宣佈落戶西班牙,成為首個在歐洲市場實現「本土化」生產的中國自主品牌。

「我剛剛從歐洲回來,在與海外合作夥伴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中國企業和海外夥伴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中國汽車正在用新技術、新平台、新合作為全球用戶創造新價值。」談及中國汽車「出海」,奇瑞汽車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本屆北京車展中表示,融入全球市場,不只是銷量要上得去,品質和服務更要站得住,和全球合作夥伴們一起,構建開放創新的新生態,做大合作共贏的「朋友圈」。

擁抱中國

跨國車企的高管和研發人員大多表現出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好奇,巨頭們也在重新評估對中國市場的戰略。

雖然傳統豪華品牌在豪華純電動汽車市場目前略顯失意,但BBA仍然不願失去在共同的全球第一大市場繼續保住市場地位的機會。

平治將純電動G級車的全球首戰選在北京,體現了平治對中國純電動市場的重視;寶馬方面,BMW新世代概念車中國首戰,還有新純電動BMW i4全球正選,MINI首款純電動跨界車型MINI ACEMAN在本屆車展上帶來全球首戰,此外寶馬還宣佈了瀋陽200億新投資的計劃;奧迪則希望通過PPE平台的首款純電動車Q6L e-tron重回高端純電的賽道。

席捲全球的智能化浪潮正在重新刷新國外消費者認知,日系汽車品牌側重於與中國科技公司在智能化領域展開合作。

本屆車展上,日產汽車與百度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開展在人工智能與智能汽車領域戰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本田在車展前也公開了與華為、寧德時代等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並表示本田會以開放的姿態,在先進技術領域積極與中國優秀的專業廠家進行合作。

此外,豐田官宣和騰訊的合作也引起關注。據悉,豐田與騰訊在去年正式啟動合作,以大模型、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為核心,雙方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如果說中國企業在車展上展現了中國汽車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自信,跨國車企們則表達了擁抱中國本土力量、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決心。他們或許無法像本土企業那樣躬身進入流量戰的漩渦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跨國車企在中國智能化、電動化的戰略佈局會更加堅定。

(作者:左茂軒 編輯:張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