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29道傷疤見證奮鬥的青春

楊昌芹在將竹篾拉絲。楊昌芹在將竹篾拉絲。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 本報通訊員 田勝平

「裝小動物,要挑3個月的竹子;製作竹編畫,要挑1年的竹子;製作全竹包,要挑8至9年的竹子……」

4月25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極竹堂非遺竹編產學研基地,細心地為65名參訓學員進行授課,講述如何挑選合適的竹子做不同的竹編產品。

楊昌芹是一名「90後」,年紀不大,但手藝高超,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赤水竹編」作為黔北地區一項古老又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工藝,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竹編是一門複雜的工藝技術。一根竹子,要經過選竹、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編織等20多道工序,才能變成花瓶、茶壺等精美的竹編藝術品。

楊昌芹出生於印江縣的一戶苗族人家。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姐妹三人艱苦度日。15歲那年,為減輕母親負擔,她放棄進入縣重點高中學習的機會,選擇外出打工。憑著對竹編的好奇,2007年,楊昌芹來到赤水市學習「赤水竹編」這門手藝,從此與竹編結下不解之緣。

輕了削不下,重了割到手,剛開始學習這門手藝時,由於把握刀的力度不準,楊昌芹經常邊流血邊做工。但楊昌芹的個性就是不輕易服輸,只要認定的事就會堅持到底。別人花1天時間,她就花10天時間,直到滿意為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4年的苦學苦練,楊昌芹熟練掌握了竹編技藝。

2012年5月,楊昌芹註冊成立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主營竹編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加工,兼顧文化旅遊商品的銷售,並創立了「極竹堂」品牌。在繼承傳統竹編技藝的基礎上,她還根據現代人審美及市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竹編書畫」「竹編提包」「瓷胎竹編」等系列竹編作品,深受市場青睞。她也先後榮獲「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8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榮譽稱號。

不管訂單多大,楊昌芹對產品的要求從不含糊:公司嚴把質量關,7天內無條件退貨換貨,每位員工都有一個編號,依據編號進行質量監測……工作中,楊昌芹想盡辦法也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到最好,讓「赤水竹編」享譽海內外。

出生於1990年的楊昌芹已經是一名連任兩屆的「老代表」。2018年3月5日,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楊昌芹走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向全世界講述了貴州赤水竹農通過赤水竹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這個經歷讓她終生難忘。

楊昌芹的手上,有29道清晰的傷疤,每一道都是她努力拚搏的見證。從學手藝、謀生計到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斷「充電」學習是楊昌芹的常態,每年她都要自費到上海等地高校學習美術設計,希望能將時尚設計和竹編技藝結合,讓非遺真正做到「活態」傳承。

提的包,戴的手鐲、耳環,都是竹編,竹編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楊昌芹的點滴生活。18年來,楊昌芹帶領當地村民把300多種竹類、面積逾132.8萬畝竹林變成了「綠色寶庫」和「生態銀行」。讓漫山遍野的竹林,變成幫助群眾增收、帶動群眾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的「綠色黃金」,這位年輕的「手藝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代表感言

青春逢盛世,拚搏正當時。作為一名「90後」,成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感到無比驕傲和幸福。在今後的工作和履職中,我將珍惜這個偉大時代,發揮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