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討厭你,證明你活得不錯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常常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把自己累得腳不沾地;

有時候明明意見不一樣,卻委曲求全保持沉默;

哪怕偶爾心情特別低落,也要苦撐著笑臉待人……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因為害怕被人討厭,從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有段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招人討厭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都想毫不討人嫌地活著,想要盡力滿足自己的認可欲求。

但是,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的確,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想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勢必身不由己,最終疲憊不堪。

不過,有人討厭你未必是壞事,反而證明你活得不錯。

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會牴觸和自己很像,但又做得比自己好的人。

那些生活中的強者,從來都不怕被人討厭。

前段時間跟朋友琳琳見面,發現她正因為人際關係而頭疼。

去年入職新公司後,琳琳靠著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啃下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領導在全員大會上鼓勵她,還特意給她破格升了一級。

可也正因為此,她忽然之間「沒朋友」了。

之前的「飯搭子」總是藉口工作忙,不再跟她一起吃飯。

她試著私下給對方送禮物,想緩和一下關係,沒想到人家依舊愛理不理。

就連工作上的配合,對方也是敷衍了事。

有次,她找對方要一份活動數據,開週會時彙報用。可對方硬是拖到了開會前30分鐘,才把資料發給她。

她有些無奈,卻也意識到這或許就是職場殘酷的一面。

博主@倩倩也分享過類似經歷。

當她頻繁在網上輸出自己的觀點時,有些人會捏造出抹黑她的文章,甚至還會人身攻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為此痛苦不堪,一度停止創作。

她想去反駁,卻發現如果想自證清白,就要暴露更多隱私。

後來,她意識到自己無法取悅所有人,便學著不去在乎外在的聲音。

生活中,總有人見不得你好,也有人莫名討厭你,但這都不是你的錯。

就像餘秋雨所說:「嫉妒的起點,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面對這種情況,過多解釋只會徒費心力。

不說服、不生氣、不抱怨,才是最高明的處理方式。

話說回來,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比你優秀的人。

從對待他們的態度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心胸和度量。

與其跟優秀的人比,不如多看到他們的優點,跟著他們學。

時間久了,蛻變自會發生。

看完電影《指揮家》後,被女主安東尼婭的經歷深深打動。

她出身貧寒,卻心懷音樂夢想。

然而,她也因為天賦被身邊的人排擠、否定、打擊。

當她在宴會上說出「我想當指揮家」的願望時,在場名流貴族不顧形象,紛紛大笑起來。

當她想要組建女子樂團時,無數人試圖阻止她,等著她出醜。

人們告訴她:「你是不可能成為指揮家的!」

她咬咬牙回擊道:「如果不去努力嘗試,我到死都不能原諒自己。」

等好不容易有了演出機會,等待她的不是觀眾的歡呼,而是鋪天蓋地的質疑,所有人都想看著她失敗。

所幸,她扛住了巨大的輿論壓力,憑藉過硬的能力,贏得了現場1500名觀眾的讚賞,她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一位女指揮家。

她坦言:「別人怎麼輕視我評價我不重要,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是啊,有時候越優秀的人,越容易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越容易被人嫉妒。

可要是被閑話絆住,那才是得不償失。

別人的嘴,自己的路。

很多沒本事的人,喜歡貶損別人抬高自己;

真正有能力的人,總是能看到別人的優點。

正如《金錢的靈魂》中所寫:

內在的稀缺狀態、稀缺心態,是人們嫉妒、貪婪、偏見的核心,是導致我們與生活發生爭執的根本原因。

承認別人的優秀,是一件艱難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直面自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

可也正因為看到了差距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變得更加優秀。

人這一生,就像爬樓梯。

無論走到哪一層,都有人仰望你,也有人俯視你;

無論你做了什麼,都有人認可你,也有人鄙視你。

別人如何評價你,就像一面鏡子,投射的是他的格局,而不是你的水平。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如何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呢?

  • 第一,課題分離

所謂課題分離,就是分清楚:哪些是我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事情?

判斷標準很簡單,就看行動的直接後果由誰承擔。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混淆這兩者的關係。

其實,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課題就行,千萬別為別人的課題折磨自己,也別把別人的期待當成自己的期待。

至於對方怎麼評價你,那是他的課題,不用你操心。

比如圖書館有人在吵鬧,你明明很煩躁,卻不敢製止,於是一個人生悶氣。

用課題分離的角度來看,表達是你的課題,別人接受還是拒絕,是他的課題。你要做的,是滿足自己的「表達需要」。

當我們習慣了看見自己的需求,就不會被別人牽著走。

  • 第二,變壞為好

因為過於重視外在眼光,我們往往害怕被人討厭。

可羅振宇卻提出一個相反的觀點:被人討厭,是一筆財富。

為什麼這麼說呢?換位思考下就能得出答案。

有時我們不喜歡一個人,通常是他做到了你做不到的事,或擁有了你得不到的東西。

尤其是在同一個領域,身份、地位、相貌、年齡越接近,嫉妒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當有人討厭你時,可能不是你哪裡做得不好,而是你的耀眼襯托出他的黯淡。

他的討厭,反而幫你識別出了自身優勢。

你沒必要和他糾纏,當你越來越厲害,和他的差距越來越大時,他的敵意就會消失。

  • 第三,活成閉環

心理學上說,卓越的人和普通人之間,真正的差異在於心理評價機制的差異。

卓越的人都有一個內在評價機制,注重自己的聲音和看法。

普通人喜歡在別人的評價中尋求支撐,忽略真實的體驗和感受,結果不斷迷失和搖擺。

我們短暫的一生,不是為了討好誰、取悅誰,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不妨把自己活成一個閉環,凡事以我為始,也以我為終,這樣周圍的聲音就很難再幹擾你。

你始終忠於自我,別人自然而然會尊重你。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

我允許別人如他所是,我允許他會有這樣的所思所想,如此地評判我,如此地對待我。

因為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在他那裡,他是對的。

凡事都有兩面性。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麼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如果有人討厭你,你可以自暴自棄,也可以借此獲得自我肯定。

生活不是一場零和遊戲,當我們學會看到積極的一面時,那些人際關係中的不悅和束縛,就不會再困擾你。

最後,祝我們都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遠離消耗自己的人際關係。

來源:十點讀書

作者:林希言

編輯:閆嘉欣

責編: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