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城市漫步 觀望建築鉤沉歷史

「五一」小長假,足不出「滬」也能在城市中心閑逛賞玩,在萬物欣然的季節,跟隨上海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穿行在申城的地標建築間,於歷史與現代交織的風景中享受別樣假期。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這個「五一」期間推出了類別豐富的公益社教活動,尤其是「尋找上海」系列citywalk,帶領觀眾走出展廳、走入城市街巷的漫步形式,受到觀眾熱捧。上曆博推出citywalk以來,每場活動報名幾乎都是「上線即秒殺」。

近代的愛國實業家們,深耕實業沃土,屹立時代潮頭,他們以堅韌不拔之誌,開創了實業救國的新篇章;以智慧卓越之才,推動了社會之進步;以無私奉獻之心,投身慈善、慷慨解囊,回饋社會。

「城市建設者與歷史見證者」citywalk路線,是上曆博結合正在展出的《經世濟民——上海大都市圈近代愛國實業家展》設計而成,帶領大家沿著南京西路—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福州路,行走共計2.6公里的旅程。在漫步中,參與者將追尋近代愛國實業家的足跡,張謇、項鬆茂、冼冠生、馬玉山、陶桂林……他們都為實業救國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也在上海留下了眾多傳奇。回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們與歷史的見證者們所經歷的奮鬥歷程,感受他們為城市建設與國家發展付出的努力與貢獻。

春日的人民廣場周圍,花木遍植、細草如茵。100多年來,這片土地見證了跑馬場的變遷、租界的形成與擴張、上海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如今,一幢幢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延伸拓展,屬於這裏的故事從未停歇。

在「環人民廣場」citywalk路線中,不同時期的老照片將幫助參與者瞭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這片土地如何從農田成為跑馬場,如何成為租界最大的準公共廣場,如何建起標誌性建築,如何成為「上海市民百年眼淚的結晶」,又是如何成為人民廣場與人民公園的?參與者好似站在上海歷史的剖面上,從細微的視角切入,洞察當下城市的風采、追溯歷史進程中的城市面貌、憧憬未來的發展藍圖。

南京路,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商業中心,也是革命者的舞台。道路是他們的戰場,商舖是他們的陣地,許多看上去平凡的人,在這裏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記。

「南京路館外導覽」citywalk路線側重展示上海作為紅色之城的光輝歲月。這裏有五卅時人們的怒火、這裏有支持國貨的高聲呼喚、這裏響起了第一次「上海解放了」的聲音、這裏也有為不擾民而和衣臥在馬路上的解放軍將士……拜訪歷史的見證,聆聽真實的過去,將城市的故事娓娓道來。

跑馬總會大樓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自1934年建成後便開始成為市中心的地標建築。1949年起,這裏從為少數人服務的球會,成為人民城市的會客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美術館……她曾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上海市民的生活里,如今這裏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她記載著時光的流轉與變遷,也紀錄了幾代上海人的青春與成長。

活動中,導覽人與大家解讀近百年來跑馬總會大樓建築更新的細節,一起揭秘這幢古老建築的新生面紗,傾聽鍾樓下的歷史回聲,探尋大家有著深刻共鳴的歷史印記。

城市的街巷間,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滄桑與變化。上曆博推出「尋找上海」系列citywalk,帶領觀眾在城市的景觀中行走,更是幫助大家從內心深處與這座城市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鏈接。

文/圖:葉辰亮

編輯:陳晨

責任編輯: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