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非遺富民課題組田野調查之一|村超:讓擺貝苗寨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抓好村超外溢的這波紅利,把我們擺貝苗寨的村寨建設搞上去!」4月24日,當記者在榕江縣興華鄉擺貝苗寨開展田野調查時,對駐村第一書記羅麗萍的一番肺腑之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擺貝苗寨,是一個離縣城52.8公里的傳統自然村落。全村共有441戶2206人.苗族佔99.99%。擺貝苗寨位於月亮山腹地,有「苗族民俗露天博物館」之稱。

當我們驅車從山麓沿著大約4公里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地行進至山頂的村委辦公點時,正趕上湖南華城生物有限公司的新媒體團隊正在錄製村超可樂飲料的宣傳片,村里僅有的4位非遺傳承人,有3位薑老本、潘老本、潘老拉已身著苗族盛裝,照往常一樣在村苗族蠟染刺繡展示館里握著蠟刀,開心地在蠟布上趕繪著一打一打的訂單。

早以前,村里有礦洞的時候,曾經熱鬧喧騰一陣子,自從礦業關閉了後,擺貝村沉寂了,偶有慕名而來的外國背包客觀覽百鳥衣,稀稀拉拉的遊客致使絕大多數村寨門可羅雀。

「去年村超火起來後,就不一樣了,我們也隨著這波風口活泛起來了。」提起村超,羅麗萍的眼神里多了些欣喜和自信。

去年5月20日,雖然囿於高山峻嶺的地緣限制,擺貝村沒有組建自己的村超球隊,但憑藉豐厚的非遺文化資源,全村大約50人的拉拉隊也照樣震撼了球場。

幾十個高揚的蠟染旗旛、捆牛繩、村超爺爺楊老趕……新媒體的造勢和傳播,讓擺貝苗寨一刹時走到了全國乃至全球聚光燈的前台,蠟染、刺繡、牯藏節等非遺文化元素一股腦走進人們的視野。

本來,蠟染和刺繡作為擺貝苗寨的國家級非遺,常年遺落深山人未識。藉著村超強大的流量平台,擺貝人先後於去年6月和今年3月,向解說名嘴韓祖生老師和水木年華繆傑老師贈送蠟染衣,通過名人效應帶火了當地蠟染、刺繡產業。

5月,擺貝村爭取到了村超球場內場圈的一個非遺攤位,「從去年5月28日開始擺攤,到7月29日決賽結束,兩個來月,我們村集體收入了4萬元,村民大概也得有十六、七萬!」羅麗萍喜滋滋地算著賬。

7月,擺貝村在抖音上開起了直播,村超爺爺、村干、駐村幹部直接上陣直播帶貨,「就想嘗試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當月收入了5000來元,現在正聯繫網紅主播想以後再做上路吧。」羅麗萍說。

村超像一股春風,喚醒了山裡人重新打量世界的目光,「村超就是撬動鄉村建設的轉折點,給村民和村干都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感覺工作和生活都活泛起來了!」羅麗萍感慨道。

在非遺展示館里,羅麗萍一邊處理著商談來電訂貨的價碼,一邊給記者翻查訂單的賬本:村超可樂公司100件蠟染文化衫;苗仙服飾公司先期已交貨了第一批14件和第二批63件,第三批的100件正在趕製中……

正在展示館里劃蠟的州級傳承人潘老本也給記者算起了細賬:去年村超期間,賣的兩件百鳥衣加上蠟染衣服,收了2.8萬,加上村里坐班的薪金加提成,全年大約20來萬吧。

過去,沒大訂單,僅是零散的出售點蠟染衣物,全年也不過萬把來元。

「這些傳承人,靠著手裡的非遺技藝絕活,年收入10來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羅麗萍補充說。

不僅如此,村超的放大效應激活了村集體經濟,也開始吸引不少青壯年回鄉創業。

楊秀斌、潘星星兩夫婦,長年在福建、浙江沿海打工,村超火後,回鄉後,不僅當起了村護林小組長,還承包了村里積分勵志超市和老年人愛心早餐店,作為不收店面租金的回饋,楊秀斌主動承包了村轉運垃圾的活,「我們是興華鄉唯一靠自身運轉實現垃圾回收轉運的村呢!」羅麗萍自豪的說。

而潘發勇夫婦也選擇從貴陽回來,自己開了間蠟染工作室,靠著承接棲山海民宿的農家飯和網上出售蠟染服裝,僅是去年國慶期間,收入也有個8000元。

「相信行業有希望,回來的人會越來越多的!」羅麗萍幢憬地說道。

為此,村委決定除抓好目前已初見成效的育苗銷售外,還盡快推出能起量的辣椒、酸湯、山泉水等「擺貝」系列產品,通過農產品的收益來反哺蠟染、刺繡等非遺拳頭產品的做大做強,從而把擺貝打造成一個知名度頗高的文化旅遊村寨。

目前,村干們帶頭開辦村集體民宿;組織村里已婚婦女開展刺繡蠟染培訓;邀請國家正劇導演彭景泉任名譽村長,拍攝以本村演員為主體的《百鳥衣》微電影;並在苗年,組織村民開展百鳥衣盛裝巡遊、苗族古歌傳唱、稻田捉魚等對外展示活動……

村超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激活了擺貝村的發展潛力,憧憬未來的藍圖,羅麗萍平實地說道:安心留在村里,文化不流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梅

影片製作 謝子健 劉正文

編輯 徐然

二審 李劼

三審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