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縣域觀察:「林下」勞作忙 點綠成金鼓起農民錢袋子

中新網溫州5月8日電(周健 蔡立铖 華榕)又是一年五月天,春意未央,夏意漸濃,生機盎然。在浙江溫州文成的林場里,黃耀春趕早尋找「冒腦袋」的竹筍,趙燕燕忙著觀察紅托竹蓀的長勢……

文成地處浙南山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林業資源豐富。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打開了「林下經濟」發展新思路,讓其成為民眾增收致富的新抓手。

金黃色或棕黃色的筍尖不難發現,隨著鋤頭的揮舞,一株株鮮筍就被完整地挖了出來……黃耀春說,「我一天最多能挖400多斤筍,拉到收購點能賣700多元。」

村民挖筍。朱偉 攝村民挖筍。朱偉 攝

他口中的竹筍收購點是位於銅鈴山鎮的石門共富工坊。村民將挖過來的鮮竹筍拉到這進行稱重,工作人員迅速將重量、金額記下,隨後開一張憑證給村民,錢款屆時會統一發放到之前預留的賬戶上。從村民手中收購來的竹筍,進行蒸煮、剝殼等預處理後會經過分類、殺菌等工序,最後通過罐裝產出成品。

石門共富工坊負責人鄭式忠介紹,石門共富工坊是浙江省首個擁有出口備案且自營出口的共富工坊,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擁有一條筍加工生產線,目前處於試生產階段,日均產出1萬5千多斤,待正式投產後日均產量可達6萬多斤,產出的筍製品將通過海運的方式遠銷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和地區。

筍加工生產線。朱偉 攝筍加工生產線。朱偉 攝

生產線上工人各司其職,而他們也大都是來自周邊的村民。「共富工坊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周邊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好比其他地方的筍我們收購價給到的是1元每斤,而本地村民的筍,我們給他們1.5元每斤的價格,經過加工罐裝的筍不僅保存週期大大延長,且售價能達到鮮筍的近2倍,這對村民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益。」鄭式忠說。

另一邊,文成縣嘉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燕燕也忙得不可開交。去年,她看到了紅托竹蓀的廣大市場和前景,於是今年就帶著團隊開闢了石垟林場種植基地,種植了300多畝紅托竹蓀,現在每天有50多個當地農民來基地工作。

紅托竹蓀生產基地。朱偉 攝紅托竹蓀生產基地。朱偉 攝

「去年的試種很成功,所以今年做了一個升級,使用了樺樹木材種植,種出來的品質更加好,菌菇壁更加厚實,營養價值也會更豐富。希望這種種植方式,在未來還能帶動本地的竹子和其他木材等原材料的消耗。」趙燕燕說。

談到未來計劃時,趙燕燕表示,爭取三年之內在銅鈴山石垟林場九大林區都開闢種植基地,並帶著當地農民一起致富,把竹蓀產業發展為文成長期且高端的農業產業。(完)

【編輯: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