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塞中友誼跨越山海緊緊相連」(共建文明百花園)

庫斯圖里卡(右四)亮相第十四屆北影節開幕禮。

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攝

庫斯圖里卡(右)在北影節觀影會上解讀本屆「天壇獎」最佳影片。

圖片來自北影節微信公號

庫斯圖里卡(右)為張藝謀頒獎。

圖片來自北影節微信公號

電影《黑貓白貓》劇照。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電影《地下》劇照。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電影《格拉斯哥流浪之歌》劇照。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曆時9天,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以電影之名相聚北京。作為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塞爾維亞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在時隔7年後與北影節重逢,續寫與中國電影和中國人民的友誼篇章。

在懷柔雁棲湖畔,庫斯圖里卡接受了人民日報海外版獨家專訪。回首過往,回首半個多世紀的文藝生涯,回首與中國人民交往的點點滴滴,庫斯圖里卡說:「感謝電影,讓塞中友誼跨越山海緊緊相連。」

——編者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1954年出生於薩拉熱窩。他是導演、編劇、演員,又是作家、音樂家。電影為他帶來享譽世界的榮譽——康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重要獎項全滿貫以及康城電影節「雙金棕櫚獎」。

憑藉電影,庫斯圖里卡與中國觀眾相識相知。半個世紀前,他在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扮演了一名遊擊隊員,只有一句台詞:「真走運,那兒就一個站崗的,咱們把他們都炸上天!」自此,他走上電影之路。這些年,他的多部電影代表作在中國放映,他的自傳和小說集在中國出版發行,中國影迷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庫」。

關於電影創作

為了記錄消逝的歷史和永恒的愛

一部電影,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那段歷史。

「很早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國家,名字叫做蘭斯拉夫,它的首都是巴爾格萊德。」這是電影《地下》開篇的一句話。《地下》由庫斯圖里卡編劇並導演,表達了他最為鮮明的藝術風格。電影從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跨越至90年代的波斯尼亞戰爭,講述了巴爾幹半島上空綿延半個多世紀的硝煙歲月。電影敘事具有史詩般的氣質,結構具有鮮明的小說特色,一個故事刺破另一個故事,一道峰巒遮蔽另一道峰巒,一個機巧打開另一個機巧,其中的鋪陳與懸念的設置至為精巧,高潮迭起,盡見智慧。

庫斯圖里卡將自己的電影與歷史、時代交織在一起。《你還記得多莉·巴爾》《爸爸出差時》《格拉斯哥流浪之歌》《地下》《黑貓白貓》《生命是個奇蹟》……他執著地用光影記錄他所經歷的這個時代,那些消逝的歷史以及人類永恒的愛。每一部電影都可以看作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裡面有很多眼淚,很多歡笑,很多災難,很多生命的瞬間。

「電影與文學總是與時代之變息息相關。」庫斯圖里卡說。我們的採訪就從電影開始。

記者:從您的創作經歷出發,一部電影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又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所接受?

庫斯圖里卡:在我的電影創作起步時,歐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處這場變革的漩渦之中,我非常關注並反思這一時期,去進入我感興趣的區域來描述我想要表達的故事。

所以一旦找到一個故事,並試圖讓它去還原歷史,你就有了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你的戲劇是真實的,這是我所堅持的。斯拉夫人給這些電影加上印記,這讓我們的電影相比其他電影更具詩意和更有趣。

記者:您電影中常出現葬禮、婚禮、新生命的孕育等場景,樂隊和動物也經常扮演有趣的角色。您為什麼偏愛這些電影語言?

庫斯圖里卡:這些意象確實常在我的電影中重覆,因為我始終認為個人命運與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而我又處於家庭的框架之中,因此當我試圖以生活化的方式描述家庭時,婚禮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所有人來說,婚禮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在巴爾幹地區,婚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戲劇元素。

關於樂隊,我一直試圖通過現場音樂來展現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現在很多電影如荷李活電影,經常在失去了電影的節奏和韻律時,使用很多音樂。這種方式或許會被觀眾接受,但我卻不以為然,我試圖用現場音樂作為電影中英雄主題的音樂來源,並貫穿整部電影。

記者:您的作品嬉笑怒罵,亦正亦邪,深入到巴爾幹文化的最深處。您怎麼評價自己的電影作品?

庫斯圖里卡:我一直努力將藝術和商業融合起來。在中國,很少有人提到我最受歡迎的電影《黑貓白貓》,大概是因為人們將我的電影歸為藝術電影。現在很多國家將票房作為主要參數,這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些作品是否具備優秀電影的元素。

記者:您也會有「創作焦慮」和「票房焦慮」嗎?

庫斯圖里卡:我從來沒有因為票房產生過焦慮。我很幸運獲得了一些大型電影節的獎項,這幫助我的電影進入許多國家,比如《黑貓白貓》在西班牙巴塞隆拿的一個劇院上映了12年。這些電影並不是以票房為目標,它們想吸引的是更為真誠和嚴肅的觀眾。

記者:人工智能是本屆北影節的熱門話題。您怎麼看技術和媒介變化對於電影創作的影響或者挑戰?

庫斯圖里卡:電影正面臨各種平台、各種新技術的挑戰。觀眾可以通過更多方式觀看電影,這是好事。媒體和技術的變革首先帶來了需求,即需要更多專業的電影工作者。其次,更多的選擇意味著大製作電影將會獲得更多自由,去生產更加優秀的故事,然後在電影院中放映。目前流媒體平台確實對傳統電影行業造成衝擊,但優秀的電影一樣會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關於電影節

世界電影應當豐富多彩

一張老照片,勾起許多美好回憶。

1999年,庫斯圖里卡擔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將那一屆金獅獎頒發給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照片上的笑容,定格中塞兩位電影導演的意氣風發。本屆北影節開幕禮上,張藝謀從庫斯圖里卡手中接過組委會「特別榮譽獎」獎盃。庫斯圖里卡說:「我願意與藝謀導演一起跑完這場馬拉松。」

再憶「中國故事」,庫斯圖里卡談到了那一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談到了今年的北影節。

記者:您還記得當年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頒發給張藝謀導演的場景嗎?

庫斯圖里卡:當我在威尼斯觀看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時,我被吸引了。當時有些評審團成員認為這部電影是一種意識形態宣傳,這是愚蠢的想法。好電影就是好電影。這部電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想到了我的青春,讓我覺得我眼中的英雄就應該像電影里的那位老師一樣。

記者:您參加過國際上很多電影節。在您看來,一個高品質電影節的意義是什麼?

庫斯圖里卡:這些國際電影節都非常出色。我認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節,能讓人們通過電影看到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最可貴的。

記者:您多次參加各種國際電影節,北影節與這些電影節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庫斯圖里卡:北影節讓我非常驚豔。在這裏,我看到了非常多元的視角和故事,有關於中國的故事、關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故事,也有非常現代化的故事。全球電影都在不斷迭代發展,中國也一樣。北影節上,我們看到了不同故事、不同敘事方式的迭代升級,也看到中國電影在製片、拍攝以及講述故事等方面的水準越來越高了。

記者:在觀摩和討論本屆「天壇獎」參評影片的過程中,評委會成員比較一致的評價是什麼?大家普遍關注電影作品的哪些方面?

庫斯圖里卡: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團隊的成長和進步。今年,關注家庭或個人命運的一些電影獲獎了。這些電影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家庭內部,它們或將紀錄片和故事片結合起來,或將個人命運與家庭聯繫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記者:作為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您有什麼評審標準和評審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

庫斯圖里卡:對我而言,重點就是一定要非常好地捕捉到電影所要傳遞的情緒。我們評審的標準,一要看價值觀,這是核心;二要看人文性是否足夠;三要看藝術性。我們希望以公平公正的標準評審,選拔出我們眼中的優秀電影。

關於中國電影

電影是溝通人類心靈的媒介

一個電影節,顯現中塞兩國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潛力。

本屆北影節為庫斯圖里卡的「中國故事」寫下新的篇章。開幕禮上,他為中國導演張藝謀頒發組委會「特別榮譽獎」;大師班上,他與中國作家餘華、中國導演黃建新暢談藝術;交流會上,他與中國影迷面對面;創投路演中,由他監製的中國電影引發關注;閉幕式上,由他所領銜的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將各項榮譽授予心中的「最佳」……

記者:電影是一種講故事的藝術合作。在您看來,全世界電影的故事講述有哪些異同?

庫斯圖里卡:講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別人,而是真正把故事講好。電影創作源於生活,創作手法可以是現實化的,但現實化並不一定要依附於生活的現實。

每個電影人對創作手法有不同的理解,有各自的符號、象徵和表達。有時候觀眾可能不理解電影語言,但能夠跟得上故事和劇情,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很近;還有一種情況,觀眾能跟得上故事和劇情,但其實那些劇情離我們的真實生活很遠。我們無需定義電影的類型,或者說哪種類型才能取得成功,每個電影人都有自己的藝術疆域,我們要超脫這種疆域去進行心靈、精神的溝通。

記者:您認為中國電影的獨特魅力是什麼?

庫斯圖里卡:中文有個很有趣的詞:陰陽。中國文化在闡釋一個維度時還有另一個維度,這在其他文化中很少見。中國發展規模之大,在很多場域取得了話語權。現在有些國家試圖壓制中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看到中國在堅持捍衛自己的文化傳統,看到了中國電影在表達中國人的文化堅守和精神面貌。

記者:中國電影有哪些特質是比較突出或者需要進一步彰顯的?一個更多元的電影市場意味著什麼?

庫斯圖里卡:我對中國的瞭解很多來自我朋友餘華的文學作品。通過他,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一種發展空間和可能,一種傳統的戲劇性,一種個人經歷歷史的時刻。

中國有龐大的觀影群體和市場,非常重視電影人才培養,前景一片光明。中國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並且有能力將這種軟實力傳播到世界各地。一些現實題材中國電影就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

記者:在北影節的大師班上,您談到正在創作一部中國歷史題材的電影。在這種跨文化電影創作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

庫斯圖里卡:不管什麼文化,人性是相通的。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故事、中國的電影,想要走上世界的大屏幕,引發共鳴,必須要有普遍性。

在中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文化實際上是文明的前沿,中國電影很好地捍衛了自己的文化。講好自己的故事,發展自己的電影產業,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歐美,這是非常明智的。

尾聲

在北影節上,庫斯圖里卡承擔著高負荷的評審工作。從懷柔到市區,又從市區到懷柔,他在各種工作之間往返奔波。談到這些天來的中國印象,庫斯圖里卡說:「我很珍惜塞爾維亞同中國的友誼,希望這種友誼和兄弟情誼能夠繼續下去。」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誼續寫新的篇章,「老庫」與中國人民的友誼也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編輯 丹恩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