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開設首屆編劇、導演培訓班,馮遠征開講「第一課」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2024年,北京人藝立足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劇院新發展階段對人才的更高需求,在人才儲備和平台搭建方面持續發力。繼前不久2022級表演學員培訓班剛剛結業之後,再度舉辦面向編劇、導演人才的培訓班。5月8日,北京人藝2024年話劇編劇、導演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在菊隱劇場舉辦,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為編導班開講「開班第一課」,此次編、導班也是北京人藝首度進行編劇人才與導演人才的聯合培養。

北京人藝2024年話劇編劇、導演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 李春光 攝北京人藝2024年話劇編劇、導演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 李春光 攝

據介紹,從年初啟動報名以來,經過前期的考試和選拔,最終14名編劇、導演人才入選培訓班,從5月到8月,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培養。此次選拔重點面向專業領域的青年編、導人才,希望通過集中教學、採風、研討交流和編創展示,發掘一批適合人藝創作風格的編、導人才。在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看來,二三十歲雖然看起來略顯稚嫩還不成熟,但縱觀北京人藝的歷史,第一任老院長曹禺先生23歲寫出了《雷雨》,何冀平30多歲寫出了《天下第一樓》,鄭天瑋30多歲寫出了《古玩》。因此從這些事實便足以說明,在任何年齡段只要能拿出可以展現出自己才華的作品你都可以綻放。「舉辦培訓班不是招聘,與之前的表演學員培訓班模式完全不同,這一次我們不僅是為給人藝發掘編、導人才,也希望與更多年青人拉近距離。」馮遠征說,之前劇院曾做過調查,尤其在與一些年青人交流時,發現每當說起與人藝合作時,大家都敬而遠之,甚至想都不敢想,劇院也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告訴這些年青人,只要你有才華、肯努力,北京人藝的大門是敞開的。

談到此次培訓班的內容與授課方式時,馮遠征院長介紹,第一個月將採取集中授課製,將聘請30餘位院內外專家,上、下午同時開講,內容不僅覆蓋編劇、導演兩個專業領域,也包括戲劇評論、戲曲、曲藝、舞美、表演等多維度培養。延續北京人藝深入生活的創作傳統,培訓班還設置了豐富的實踐課程,不僅會安排學員開展戲劇觀摩,還將組織一系列聚焦原創、當代、北京主題的採風活動,讓學員們深入到一線,進行藝術創作前的積累,創作出符合當代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視角和生活的作品。學員們將用兩個月時間醞釀創作,培訓的成果最終將以舞台演出的形式進行呈現。馮遠征希望培訓班的學員能夠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實現朝夕相處,這對於信任和信念感的建立無疑是最好的途徑。

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為編、導班開講「開班第一課」。 李春光 攝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為編、導班開講「開班第一課」。 李春光 攝

據瞭解,編導培訓班招生條件,首先要求學員在此之前必須擁有自己編劇或導演的作品,劇院在對報名簡曆進行篩選後,還進行了一輪筆試和一輪面試。此次編劇導演人才培訓班學員劉翀佐透露,筆試是讓報名者觀看北京人藝經典話劇《屠夫》,之後分別交一份編劇或者導演構思闡述,後再進行了一輪面試。劉翀佐說,「面試老師們的親切感讓我印象深刻,讓我們從自身獨立編劇或導演的作品角度,講述個人的創作經歷,以便考察我們的專業素養。自此之後又詢問了報名的原因以及對北京人藝的瞭解程度,考察我們和北京人藝需求的契合度。」

正如院長馮遠征為本次編導培訓班學員進行「開班第一課」:第一課主要是介紹北京人藝,在此之後他還會以演員和導演的身份給學員講課,從專業角度告訴他們做演員時如何跟導演和編劇溝通,做導演時,又是如何跟編劇和演員去溝通等內容。

經過兩個月的實踐,最終進入創作階段後,編劇與導演將自由組合進行分組,而後選擇一部經典進行重新解讀,或完成一部當代、北京題材的原創作品。創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將嚴格把關和打磨學生們的創作文本和導演構思。最終,作品將在小劇場的舞台上由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出演,進行彙報演出。

北京人藝創作室負責人、培訓班教學組成員唐燁介紹道,「劇院希望學員們一方面要熟悉北京人藝的創作方式和藝術特點,另一方面也要打開思路、開拓視野,將自己創作中的新想法融入進來,一起進行交流、研討。」唐燁透露,除在開班第一課上,馮遠征院長講解自己作為演員如何配合導演、作為導演怎樣協調演員的雙重經驗外,接下來濮存昕、楊立新、龔麗君、閆銳等授課老師都將把多年積累的心得帶到課堂中,創作室、舞美處的藝術家們也將分享行之有效的舞台實踐。「我們的學員大多都是90後,因此從年齡的角度,我們可能會更加關注這一年齡段的創作主題。學員們雖然年輕,很多人都參加過一些戲劇節或邀請展演,或多或少有過從業經驗,但我覺得通過劇院請來的這些老師與專家的講解,開闊眼界是一方面,對編導而言,更主要的是要學會與人交流。」

接下來,除了14名學員正式開啟培訓班的學習,基於北京人藝與天津人藝開展的戰略合作,天津人藝也選派了兩名學員參與到培訓中。北京人藝未來還計劃以項目合作的形式,進行舞台創作,以此豐富北京人藝現有的藝術創作機制,在完成人才儲備的同時,也為未來的藝術發展進行劇目積累。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