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緊箍之下:一日擴容5家,今年已有19家收「最後通牒」

圖/IC圖/IC

隨著2023年業績披露收官,不少公司也走向退市邊緣。

5月9日,*ST美尚發佈公告稱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本週之內,*ST美尚之外、ST中南、*ST左江等7家公司密集發佈了擬退市消息。

退市監管力度不斷加大,A股優勝劣汰加速。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19家公司稱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9家公司於年內完成退市。其中,財務類強製退市仍為企業退市的主要情形,觸及面值退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從板塊分佈來看,19家公司中近8成為主板公司,一半來自深交所主板。

新「國九條」發佈後,A股退市監管更加嚴格,存在退市風險企業繼續擴容,不過部分新規尚未落地,一些新增退市風險的公司尚有時間自救。

「妖股」*ST左江沒落,一日5家公司加入退市隊伍

5月9日,*ST美尚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因觸及「面值退市」規定,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此前一天,*ST美尚、ST中南兩公司發佈公告稱,截至5月8日,已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將因此被終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將於5月9日起停牌。

早在2021年4月,*ST美尚就因2020年度的財務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存在控股股東及關聯方佔用公司約8.95億元資金等,觸及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股票被「披星戴帽」。今年*ST美尚披露的年報顯示,2023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45億元。這也意味著,*ST美尚已連虧四年。

站在退市邊緣,*ST美尚9年中連續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造假等「黑歷史」相繼被翻出。而曾憑藉*ST美尚以50億元登上胡潤百富榜的王迎燕,也被傳移民海外。宣佈面臨退市同日,*ST美尚發佈公告稱,「目前,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保持正常聯繫及溝通中,王迎燕仍在中國境內,其為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

觸及面值退市之外,5月6日一天,*ST左江、*ST太安、*ST中期、*ST三盛、*ST越博五家公司發佈公告稱,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這5家公司主要屬於財務類強製退市情形。*ST左江最近三年內業績持續插水。4月29日,*ST左江披露2023年財報,當期公司經審計的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孰低值虧損2.23億元;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及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賸餘營收僅為5217.27萬元。此外,當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面臨退市。

*ST左江曾有「最貴」ST股稱號,2023年7月,*ST左江股價一度逼近300元,當年12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當月,股價由月初的223.86元/股跌至28.8元/股,當月漲跌幅達87%。公司股票已於2024年4月 29日起停牌,4月28日收盤,股價報6.94元/股。

此外,*ST太安、*ST中期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三盛、*ST越博則因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而面臨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節奏加快,今年已有19家公司「鎖定」退市

近年來,A股績差公司淘汰速度加快。2020年,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啟動,A股不斷強化退市監管,完善退市機制,優勝劣汰節奏加快。2023年,A股共有47家公司退市,創出歷史新高;44家強製退市,1家主動退市,2家重組退市。

證監會2024年1月披露的數據顯示,退市改革以來,已有104家公司強製退市,是改革之前10年的近3倍。

進入2024年,退市仍是上市公司頭上的緊箍。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19家公司發佈公告宣佈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9家公司於年內完成退市。多家擬退市公司存在同時觸及多種退市規定的情況,19家鎖定退市的企業主要涉及財務類退市、交易類退市、重大違法類退市等。

財務類退市公司主要包括業績未改善,低於交易所要求的組合類財務指標、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報等情況,而交易類退市均為「面值退市」,即公司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ST新海、*ST博天兩家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製退市。

2024年2月,中國證監會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認定,*ST新海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歸母淨利潤為負值,2019年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負值。

同期,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ST博天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公司虛假記載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虛假記載金額大、佔比高,嚴重損害證券市場秩序。

從行業分佈來看,19家企業分佈於15個行業,其中來自紡織服飾行業的企業數量最多,達到3家,包括已退市的ST貴人及*ST愛迪,以及正在進程中的*ST新紡。環保、汽車行業則分別各有兩家企業在列。

從板塊分佈來看,目前近8成為主板公司,其中,9家來自深交所主板,6家來自上交所主板,4家來自創業板。

新規下風險企業隊伍擴大,觸及組合財務指標退市公司或達百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A股有176家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其中100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被納入其他風險警示,即冠以ST的公司中,ST迪馬、ST華鐵、ST中南5月7日收盤價低於1元/股,存在面值退市風險。

伴隨著新「國九條」出台,A股上市公司退市規則趨嚴,退市監管進一步得以強化。

中國證監會在《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中提出,進一步嚴格強製退市標準,具體包括於重大違法強製退市適用範圍中增加一年嚴重造假、多年連續造假退市情形;於規範類退市情形增加連續多年內控非標意見退市情形、以及控制權長期無序爭奪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的退市情形;並提出上市公司內控失效,出現大股東大額資金佔用且不整改的,在強製退市中予以考慮;提高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退市指標,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

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合夥人武彥生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作為新「國九條」的配套改革措施,交易所層面修訂了《股票上市規則》中與退市有關的細則。財務類退市指標修訂的總體趨勢是收緊的,上市公司維持上市地位所需要持續關注收入、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這種收緊趨勢是實現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有進有退的一個有力手段,底層邏輯還是保護投資者為先。

其中,以滬深主板對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的調整為例,將營業收入標準由「低於1億元」調整到「低於3億元」,以及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中增加利潤總額為負的考察維度。修改後的組合指標為利潤總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三者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

新規之下,覆蓋企業範圍進一步擴大。4月16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就分紅和退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根據測算,滬深兩市明年適用組合財務指標觸及退市的公司家數預計在30家左右;明年可能觸及該指標並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約100家,這些公司還有超過一年半時間來改善經營、提高質量,2025年底仍然未達標準,才會退市。

市值指標方面,主板A股(含A+B股)市值退市標準從現行「3 億元」提高至「5 億元」。Wind數據顯示,在原市值退市標準下,5月8日,僅*ST民控一家主板上市公司,*ST三盛、*ST越博和*ST美尚三家創業板公司市值低於3億元,存在市值退市風險。

而當主板上市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提升至5億元後,以5月8日收盤價計算,*ST碳元、*ST太安、*ST新紡、*ST美盛、*ST深天、*ST美訊六家主板上市公司均存在市值退市風險。

不過,新納入風險範圍的公司仍有時間自救,市值退市新規將自2024年10月30日起施行,此前仍將延續原規則。除此之外,滬深主板對退市規則的修訂中,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以2024年度為首個適用的會計年度。

武彥生認為,加大對上市公司退市的把關力度可能催生出另一個變化,「目前看來,對A股上市公司的市場化併購尚未起步,而其他資本市場上卻很常見。針對治理機制和管理水平較好的上市公司來說,當財務表現進入衰退週期之後,被併購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丁爽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