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協理員上崗「建設我的鄉村」

    鄉村振興要解答好關鍵問題。視覺中國供圖    鄉村振興要解答好關鍵問題。視覺中國供圖

    來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西辛房村入職報到的第一天,當時即將滿23週歲的張妍就被帶上了山,一起為正在打造的農耕文化泥塑景觀紮稻草人。從小生活在門頭溝區,她又憑藉新身份——鄉村振興協理員回到西辛房村工作了3年半。

    5月9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西辛房村農耕文化泥塑景觀基地,張妍高興地介紹著由村里打造的幾十個展示農耕動作的泥塑人,這裏是該村特色項目之一。「如今每到週末,這裏都會迎來大批周邊居民,紮帳篷、露營燒烤、採摘,吹著山風,享受愜意的田園生活。」

    什麼是鄉村振興協理員?《北京市鄉村振興協理員管理辦法(試行)》提到,鄉村振興協理員的工作職責是協助加強農村黨建,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治理水平,服務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記者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閱2019年-2023年鄉村振興協理員招聘公告統計顯示,自2019年北京首次公開招聘鄉村振興協理員以來,有2300餘名應屆畢業生應聘成為鄉村振興協理員,工作地遍佈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等13個涉農區。今年,北京還將招聘458人。

鄉村里最年輕的「建設者」

    張妍覺得,自己與鄉村特別有緣。「不僅自己的戶口在門頭溝的深山區,就連大學期間到日本交換學習時,學習居住的地方放眼望去也全都是農田。」2020年,從北京聯合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張妍看到了鄉村振興協理員的招聘公告,「愛探索」的她報了名。

    張妍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這份工作讓她有機會接觸真正的農耕種植。「鋤地時要‘前腿弓後腿伸’,韭菜種植久了要挖出來倒根……」儘管主要負責的是黨建工作,但她還是跟著村里的人一起忙碌在田間地頭。

    因為有過幾次主播的經歷,她還通過了鄉鎮選拔去培訓基地學習相關知識。這陣子,她又有了新計劃,「我想通過發短影片和圖文的方式好好宣傳一下我們的村莊」。不過,張妍坦言,初到村里工作時,如何與村民打交道,著實費了一番功夫。

    在張妍看來,北京的鄉村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大家提到北京時想到的都是繁華都市,但是真正投入鄉村工作,才理解鄉村振興不只是存在於書本上的名詞。當我們把韭菜苗種植到地裡,觀察到它們正在蓬勃生長,當我們參與泥土稻草人製作,也感受到傳統稻草人煥發了新的活力,一系列的場景都能讓我切實感受到鄉村蓬勃的生命力。」

    報名北京昌平區的鄉村振興協理員崗位時,李密(化名)是為了「生計與理想」。

    「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也願意嘗試在自己紮根的地方進一步成長。在自己長大的區工作,這不僅代表離家近,更讓我有歸屬感和榮譽感,更能激起我的奮鬥心。」就這樣,25歲的李密已經紮根昌平的鄉村兩年多了。

    她坦言,一開始非常不適應,想過退縮,也時不時會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有些陌生工作仍舊會讓我覺得力不從心,也時常會挨批評。不過,跟村民打交道時的暖心小事,村委幹部對我的好評,都讓我覺得值得。」

    李密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下村看望村里老黨員,一名退休老村委會幹部握著她的手,說了好多次「好,真好啊,年青人」。在李密看來,這是鄉村對年青人的親切與希冀,「我甚至覺得在前輩的眼裡看到了星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里依舊缺少年青人是不少地區面臨的現實問題。年輕的鄉村振興協理員的到來,為鄉村工作注入了一抹活力,成為鄉村最年輕的建設者,他們也成了村里的「團寵」。

    走訪西辛房村時,村幹部們不時稱讚著張妍,他們希望張妍能在服務期滿後留在村里繼續工作。李密期待著拿到《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也希望自己服務期滿後考公成功,繼續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鄉村將為年青人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發展機會

    「趁現在年輕,也有時間,為什麼不嘗試一下考鄉村振興協理員看看呢?如果真的考上了,我就可以為大興的建設出一份力,讓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好。」00後吳家芃是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的一名應屆畢業生,不久前她報名了今年的大興區鄉村振興協理員崗位。

    雖然是第一次瞭解到這一新職位,吳家芃還是覺得「機會來了」。她笑稱,一次和朋友聊天時還在感慨,大興新城發展飛速,「小時候磕磕坎坎的爛石子路也變成了大馬路,有了新地鐵、新機場、大公園、新小區,一切都讓大興變得越來越好」。不過,她覺得,家鄉建設還是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希望通過這一崗位「讓家鄉變得更好」。

    作為吳家芃的學姐,00後於夢凡擔任懷柔區寶山鎮小黃木廠村的鄉村振興協理員已經近一年了。每天驅車從市區趕往鄉村要花上一個多小時,她也樂此不疲,因為自己有家鄉情結,「爺爺奶奶家在這裏,有機會回到家鄉工作也很棒」。

    如今被借調到鎮政府,她參與了鄉鎮水務工作,如全鎮供水、美麗鄉村的污水改建、河長製工作推進等。「之前從未感受到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別,到這裏才發現鄉村確實有很多需要振興的地方。山裡的一些村莊甚至連供水安全都沒有保障,條件仍然比較艱苦。」

    當依靠自己的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時,於夢凡感受到了工作中的成就感。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基層工作難度較大,尤其是冬天鄉村氣溫比城區更低,防火防汛人員還需要前往距離最遠的村莊——鄭柵子村,進行管道摸排。「條件非常艱苦,數九寒天的天氣里要開車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再進行細緻排查,防止水管漏水。」

    即便如此,她還是希望最終能夠留在本單位工作。「村里還希望我能夠協助第一書記,將本村的特色經濟發展起來。」

    據瞭解,鄉村振興協理員列入北京市「三支一扶」計劃,5年合約期滿後,在鼓勵鄉村振興協理員紮根農村基層的同時,為他們組織開展定向考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專項招聘,並支持他們繼續學習深造,多渠道促進鄉村振興協理員期滿人員就業創業。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公告顯示,北京市部分事業單位面向首批合約期滿的鄉村振興協理員進行定向招聘,全市共計劃招聘138人。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招生就業辦老師王站站談到,鄉村振興協理員作為近幾年新興的崗位,對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崗位的出現,不僅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幾年該校畢業生中,雖然最終入職該崗位的人數不多,但學生反饋普遍較好,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崗位。「選擇這一崗位的學生比例在逐年增加,也反映出當代年青人對於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和決心。」

    在王站站看來,年輕大學生在鄉村振興協理員崗位上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具有創新思維和活力,能夠為鄉村帶來新的發展理念和思路。同時,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為鄉村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和幫助」。

    這也是拓寬就業的新思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年青人湧向城市,鄉村地區的人才匱乏問題日益突出。我們鼓勵和引導年輕大學生到鄉村工作,不僅可以為鄉村地區注入新的人才資源,也可以為年青人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發展機會。」

    不過,王站站也提醒說,鄉村振興協理員的工作並非坦途,他們需要面對的是複雜的鄉村環境和多元的挑戰,這需要具備堅韌的意志、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對鄉村的深深熱愛。「學校也會為學生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期待他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光發熱,實現自我價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比比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1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