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漲超20%!特別國債上市觸發臨停,業內提醒追高影響收益

圖/IC圖/IC

5月22日,2024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期特別國債延續了一級市場認購火熱情況,上市首日競價市場交投活躍。在部分個人投資者踴躍買入影響下,價格短時間內上漲較快,漲幅超過20%觸發臨時停牌。

就此,有債市專業交易員提醒,國債是一類可靠性高、回報穩定的債券,但其市場定價主要參照債券估值水平,過高的交易價格將導致債券收益率明顯下行。此時如再行買入,該債券的投資價值將明顯降低。

比如,2024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時到期收益率為2.57%,對應票麵價格100元;其債券交易價格每上漲10元,到期收益率將下降40多個基點。目前2024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交易價格已達125元,其到期收益率已下降至1.53%,投資價值相較其他國債而言,已不再具備明顯優勢。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監管層將密切關注2024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交易情況,如發現存在個別投資者違規拉抬或者自買自賣等異常交易行為,將依規快速查處。

超長期國債受捧,10分鐘兩度觸發臨停

5月22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在二級市場上市交易。行情顯示,「24特國01」(019742)在開市1分鐘內漲幅達到13.1%,觸發臨時停牌。

當天,上交所公告稱,「24特國01」交易出現異常波動,自9時30分開始暫停交易,10時00分起恢復交易。不過,恢復交易後不到10分鐘,該債券價格再度大漲至25%,觸發第二次停牌。

上交所再度公告稱,自10時08分開始暫停其交易,15時27分起恢復交易。與此同時,上交所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理性投資。

這樣的熱度同樣在深交所上演。深交所上市的「特國2401」(102267)漲幅也超過23%,兩次觸發臨停。深交所出手實施臨時停牌。

15時27分恢復交易後,滬深兩市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走勢均出現迅速回落,截至15點30分收盤,上交所「24特國01」(019742)漲幅大幅收窄至1.32%,深交所「特國2401」(102267)漲幅收窄至19.70%。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認為,我國超長期國債佔國債餘額的比重相對較低,發行超長期國債不僅有助於豐富金融市場的投資品種,還能滿足投資者對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需求,推動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投資收益來看,此前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加權中標收益率為2.57%,較最近一次(4月29日)30年期國債加權利率下降3.8個基點(bp),但3.9的全場倍數和382.6的邊際倍數反映出投資者對超長期國債的認可,認購熱情高漲。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也可以參與購買超長期國債,除了獲得穩定的本息收入外,還有二級市場投資損益。」羅誌恒表示。

長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走勢受多重因素擾動

央行在近日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長期國債收益率是作為金融市場定價基準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關注度一直較高。

今年一季度,長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下行,3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年初的2.84%下降至2.46%,下行38個基點。4月下旬以來,長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4月末,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已回升至2.5%以上,債券市場供需關係邊際改善。

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同時也受到安全資產缺乏等因素的擾動。

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未來較長時期仍將保持合理增速。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和前期宏觀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也在不斷鞏固。

2023年我國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2024年一季度繼續保持5.3%的較高增速,開局良好,近期PMI、投資、出口等經濟指標和社會預期還在改善。這些因素都將支撐長期國債收益率總體運行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匹配的合理區間內。

從微觀層面看,市場缺乏安全資產對長期國債收益率也產生了影響。一季度,銀行、保險等機構出於「早買早收益」的考慮,資產配置需求集中釋放,投資者無風險資產需求也在上升,債券市場投資的需求相應增多。

截至3月末,開放式公募債券基金規模5.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6.3%。特別是,部分機構為增厚債券投資收益拉長投資久期,對長期債券的需求增加。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20至30年期債券成交8.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倍,其中,農村金融機構交易規模佔銀行間債券市場比重為24.8%,較上年同期上升約10.5個百分點。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指出,理論上,固定利率的長期債券久期長,對利率波動比較敏感,市場投資者會更為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堅持審慎理性的投資理念,防範投資行為過於短期化可能帶來的損失。

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在反映市場預期和宏觀經濟方面總體是有效的。近年來,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較強,為債券市場平穩運行持續營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比較大,計劃發行的政府債券規模也不小,發行節奏還會加快。債券市場供求有望進一步趨於均衡,長期國債收益率與未來經濟向好的態勢將更加匹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