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約】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車企用質量過硬的產品和開放真誠的合作回應質疑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漳州5月22日電(記者 曹靜)5月16日,「中國有約·相約福建」2024年國際媒體採訪活動在福建泉州石獅市啟動,本次活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共享中國機遇」為主題。5月20日,採訪團走進漳州商用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瞭解當地新質生產力和新能源汽車出口情況。

「這台卡車以氫為燃料,在駕駛室的左右兩個座位上,都配備了方向盤。」在威馳騰(福建)汽車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總裁助理高宗立向採訪團介紹了一台主要出口海外的氫能源卡車。之所以設計成兩個方向盤,是出於客戶需求。

威馳騰生產線上,除了帶有雙方向盤的氫能源卡車外,還有氫能源巴士、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的電動碼頭運輸車等12種車型,均為零排放的電動和氫能源商用車。自2019年成立以來,威馳騰瞄準出海賽道,目前98%的產品出口至括澳洲、日本、阿聯酋、丹麥等22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新能源汽車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全球市場,同時也對車企的生產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採訪團走訪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減碳的概念,不僅指生產的汽車是零排放,還指產品原材料、生產和售後等過程的環保程度。」威馳騰品牌負責人陳承說,「進口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對工廠生產的碳排放也有嚴格要求。」以威馳騰為例,其車輛的車身採用的材料是碳纖維,不需要噴漆,而且材料的密度更小,減輕了車身的重量,因此更加節能環保。此外,車輛的骨架採用了不鏽鋼材質,整車使用年限延長,降低了後續維護成本。

對於「脫鉤斷鏈」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聲音,作為一家主攻海外市場的新能源車企,威馳騰有自己的體會。

「中國的供應鏈和產品體系有著多年的積累,短時間內不可能被輕易取代。」陳承表示,「這些積累,讓我們在人工等方面擁有了成本優勢,但是在材料、質量和設計上,我們都是對標行業大廠的。」

陳承說,哪怕是把生產移出中國,一個國家也不能與中國完全脫離關係,比如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很多企業與中資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而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聲音,高宗立表示,車企之間競爭,就是優勝劣汰。

「誰的產品好,誰就能佔領市場。」他說。

實際上,把高質量的產品售賣到全球,受益的不僅是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方便了各國用戶。在乘坐體驗了一輛電動雙層巴士後,意大利籍自媒體人Yasmin在交流會上表示,看到中國新能源車企在短短幾年內就能取得如此成就,她不禁想,如果她的國家現在也著手開始籌備這樣的企業,經過幾年發展,當地的公共交通是否會變得比現在更加舒適、方便?

意大利籍自媒體人Yasmin在交流會上分享看法

高宗立表示,希望未來中國新能源車企有更多機會與當地企業展開合作,利用雙方的優勢,製造出符合當地要求的產品。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