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在生產端碳排強度最高,白酒對國際ESG評級「水土不服」

截至5月22日,根據申銀萬國2021行業分類,中國白酒A股20家上市公司有18家披露了2023年ESG報告,僅金種子酒、皇台酒業兩家酒企未披露ESG報告,且曆年也未披露。

中國白酒2023年ESG報告的數量較2022年明顯增加,但是頭部酒企ESG表現依然與其市值不相匹配。在全球主流ESG評級體系MSCI ESG評級框架下,貴州茅台、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的ESG評級多年來持續為B,白酒行業中沒有MSCI ESG評級在BB級以上的企業,今世緣、迎駕貢酒、捨得酒業、口子窖、老白干酒MSCI ESG評級為CCC級。

A股白酒上市公司市值與MSCI ESG評級對應表

以上數據截至日期為5月20日

數據來源:wind、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 

製圖/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任大明

縱觀白酒2023年ESG報告,酒企在溫室氣體排放的細分範圍數據披露方面表現有參差,披露信息不完整,需要更完善的披露標準以促進透明度。以市值排名前三的白酒為例,貴州茅台在2023年ESG報告里首次披露了範圍1和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未披露範圍3的碳排放量;五糧液是白酒行業中為數不多的連續兩年披露範圍1、2和3的白酒企業;山西汾酒在其ESG報告中一直未曾提及範圍1、2、3的碳排放量。據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觀察,中國白酒行業在近幾年ESG報告中對碳排放的披露正在逐步增加細分數據,尤其是範圍1和2的碳排,但仍有改進空間,主要是鮮有範圍3的數據披露。

捨得酒業每萬元營收水資源消耗強度最高

中國白酒MSCI ESG評級僅有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兩家為BB級,這樣的評級在MSCI ESG評級標準中屬於「一般水平」,但已經是20家酒企中的最高評級了。

細究中國白酒MSCI ESG評級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細項,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在環境(E)維度上是僅有的兩家超過4分的白酒企業,水井坊的社會(S)維度得分斷層第一為4.7,洋河股份在治理(G)維度上在白酒中得分最高為5.2,以上評級細項的相對優勢是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兩家評為BB級的核心原因。

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做對了哪裡?

在MSCI ESG評價體系中,白酒企業的環境責任權重最高,達到40%。白酒行業對水資源依賴性強,生產過程中易產生大量廢水,在環境(E)維度的關鍵指標中,水資源壓力、包材及廢物、碳足跡的權重分別為20%、10%、10%,為該維度的三項核心議題。

細觀洋河股份和水井坊2023年ESG報告。洋河股份每生產千升(1噸)酒類產品用水總量較低,水井坊每萬元營收水資源消耗強度較低。洋河股份在洋河分公司實現了包裝洗瓶水、釀酒冷凝水等的循環水使用,單台設備的年水資源循環使用率達95%以上;水井坊推進了洗瓶廢水回用至霧炮車噴霧及污水站加藥、清洗等工藝過程,每日可回用洗瓶水約28噸。此外,水井坊通過購買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的方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10130噸。

再來看看「CCC級」們都做「錯」了哪裡。2023年,老白干酒和迎駕貢酒未披露水資源管理情況,捨得酒業每萬元營收水資源消耗強度為白酒中最高,口子窖在生產端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最高。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友好型企業絕不是單項優勢加持,而是水資源、包材及廢物、碳排管理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中國白酒S維度上的努力並未被國際評級機構充分理解

再細看中國白酒MSCI ESG評級中的社會(S)維度,不難發現,中國白酒企業在社會(S)維度上得分較差,除了水井坊社會(S)維度得分4.7、順鑫農業社會(S)維度得分3.3以外,其他酒企S得分均在3或3以下。

不可否認,一些頭部的白酒企業在公益慈善以及保障就業上的表現非常突出,但是在國際評級上社會(S)得分始終不高。貴州茅台連續11年捐資超過11億元,展現了其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努力;五糧液帶動上下遊產業實現超過3000億元產值、30萬人穩定就業,在全國成立第一個「鄉村振興基金」,但MSCI ESG評級中貴州茅台、五糧液社會(S)得分均為3。酒企在這方面的努力並未被國際評級機構充分理解,社會公益的成效沒有在ESG評價中得到充分反映。

當然,這其中也有酒企自身的原因。一方面,中國白酒企業在對標國際標準、拓展國際市場方面還有待加強,影響了其在社會維度的得分;另一方面,部分酒企在產品質量與安全、員工權益、安全生產、公益慈善及科技創新等社會維度指標上的信息披露不足,也影響其社會維度的得分。總之,隨著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響應政府號召和利益相關者訴求,主動邁入「責任為王」的高質量發展新時期,酒企構建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也應不斷完善。

中國白酒ESG信息披露內容的完整性、標準統一性等有待完善提高

儘管中國白酒的整體ESG水平不盡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認中國酒業在ESG標準化建設上已經覺醒。2月22日,由中國酒業協會與社會責任促進工作委員會牽頭製定的兩項團體標準《中國酒類企業ESG披露指南》《中國酒類企業ESG評價指南》(徵求意見稿)發佈。在徵求意見稿中,中國酒業協會從環境(E)、社會責任(S)、公司治理(G)三方面列出了明確且詳盡的評價指標體系,旨在構建與國際接軌且符合中國酒類企業特色的ESG披露指標體系。

近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專訪了參與上述兩項團體標準製定的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元月。元月表示,目前來看中國白酒行業整體ESG評級不高也不均衡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儘管中國白酒企業信息披露積極性整體在提高,但是信息披露內容的完整性、標準統一性、重要議題的發佈以及報告的格式規範等都有待完善和提高。關鍵性指標披露不到位,與評級標準的要求不匹配以及國際公認的ESG評價體系與中國白酒行業發展存在差異化矛盾等,都是導致中國白酒行業整體ESG評級不高的原因。

元月表示,很多企業當下的發展戰略和國際對於企業發展ESG的要求不能同頻。中國白酒行業是中國特色化產業,從政策環境和國情發展上來看,若在ESG評級層面將中國酒企套入國際標準,可能遭遇「水土不服」,不能用國際評級完全對中國國情進行考量。另外,任何行業ESG的發展肯定會歷經一個較長的起步階段和成熟階段,才能有快速高質量的大發展。中國白酒業的ESG發展就是處於起步階段。需要來自國家戰略、宏觀政策、行業引導以及國際標準對標等多維度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通過引入白酒特色指標有助於增強ESG披露意願

白酒行業除了整體ESG評級不高以外,還有披露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元月表示,中國白酒企業套用國際通用評價規則其實是不佔優勢的,當前很多重要議題的關鍵性指標不能充分展示行業發展的特色和先進性,同時缺乏中國特色的議題不能彰顯中國酒企彰顯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因此普遍披露積極性不高。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酒業協會邀請頭部二十餘家酒類企業共同完成了兩項團體標準《中國酒類企業ESG披露指南》《中國酒類企業ESG評價指南》(徵求意見稿)。兩項團體標準構建了一套既符合國際標準又具有中國特色的披露指標體系。元月表示,兩項團體標準是完全針對酒行業研究設計的,去掉了一些不適用於酒行業的評價指標,加入了一些酒類行業的特徵性指標。比如,《中國酒類企業ESG評價指南》(徵求意見稿)提出,水資源消耗強度、水重覆利用率、節水率等為定量披露指標。另外,團體標準還突出了鄉村振興及黨建等有中國特色的指標。增加了理性飲酒、適度營銷、經銷商管理、反貪腐、高管中女性佔比等實質性議題,這也是中國酒企需要直面的ESG實踐及披露痛點。

元月補充,中國酒業協會發佈《中國酒類企業ESG披露指南》《中國酒類企業ESG評價指南》,填補了中國酒業ESG信披及評級標準上的空缺,同時幫助酒企建立ESG信披規則,增加披露和實踐ESG的意願。今年已經有一些酒企在發佈的ESG報告當中引用《中國酒類企業ESG披露指南》的相關內容。

「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評級機構和關注酒行業發展的金融機構能夠看到我們酒行業內部的ESG標準動向,引用《中國酒類企業ESG評價指南》來進行對酒企ESG的評價工作。保證酒行業ESG評級的標準統一性,這樣評價結果對金融市場、對酒企本身的品牌聲譽都會是更好、更公平、更規範的引導。」元月強調。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