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陝西|「原」上風起 科創種子落地生金

5月初夏,草木葳蕤。科技創新的種子,也迎來加速生長期。

在西安高新區瞪羚穀的咖啡街角,年輕的CEO王浩衝掛斷電話,「這筆又談成了!」這個青年科創團隊迎來新豐收。他所創辦的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已為50多家醫院上萬名患者提供了肢體康復訓練服務。

臻泰智能的合作醫院已將「腦機接口」設備投入臨床使用。人民網 黨童攝臻泰智能的合作醫院已將「腦機接口」設備投入臨床使用。人民網 黨童攝

在西安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西岸雲穀,鄭輝接到了墨西哥用戶通過影片反饋的使用體驗。聽到對方稱讚中國研發的農業無人車好用,他臉上揚起愈加自信的笑容。他身後的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團隊在2018年創建,2021年入駐陝西「秦創原」,2023年團隊研發的M200農業無人車暢銷海內外,它可以在果園中實現人機分離、全天候自主高效噴灑作業。

沐秦M200農業無人車投入田間使用。人民網記者 吳超攝沐秦M200農業無人車投入田間使用。人民網記者 吳超攝

讓教授、學子們的「點子」落地,去市場里乘風破浪,離不開當地開墾的科技成果轉化沃土。

「在校期間我就參與了國家級研發項目。這項‘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直接驅動康復機器人幫助患者運動,我們就想著創辦公司,讓技術產品化,服務更多人群。」王浩衝說。這位年輕的「霸總」目前還是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在讀博士。但「成長」並非一帆風順,幾年前的他還在為辦公場地發愁。

得知王浩衝的煩惱後,西安高新區瞪羚穀為他找了一塊寬敞的辦公地。「當時按1平方米35元的價格租的,特定時期會減免房租、稅收;平時我們會下企業一對一進行輔助;也有專業科技經理人根據企業需求,對接資金、資源。」西安高新區瞪羚穀數字出版基地項目經理劉鐵柱說。3年來,通過瞪羚穀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台,臻泰智能成功「飛渡」,目前已發佈4款「腦機接口」AI產品,進入西安、上海、北京等地50多家醫院。

「我們當時為瞭解決農戶的痛點,定義產品的同時自覺開展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沐秦M200農業無人車創始人之一張旭超說。從「想法」到「產品」,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實驗用地、公司化運作資金。就在此時,他們遇到了「秦創原」風口。

「我們得到了多重政策與資金支持,比如,灃西新城西岸雲穀給我們提供了3年免費的辦公和實驗用地;‘科技經理人’幫我們聯繫並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多項技術的支持,在技術人才引進、技術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服務平台讓我們得到了累計1000萬的融資支持。」張旭超表示,不到一年時間,團隊便完成M200農業無人車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目前,M200農業無人車已在國內10餘個省份交付使用,並遠銷美國、葡萄牙、澳州、南韓等國家。

「我們以‘秦創原’建設為牽引,不斷優化科創服務體系,搭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務網絡,建立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王軍介紹,陝西不斷強化人才支撐體系,採取「校招共用」模式幫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620人;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推出秦創貸、陝科貸、知產貸、瞪羚貸等信貸工具,2023年末,陝西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貸款總額2366.71億元;建立「揭榜掛帥」「賽馬製」「里程碑式考核」等機制,全力為科研人員減負鬆綁、放權賦能。

專家教授們的「點子」不斷轉換落地:新一代通用視覺技術體系「書生」在這裏亮相,人體穿戴骨骼在這裏研發和暢想,減速器在這裡實驗出了機械臂的「溫柔操作」……目前,在「秦創原」已有709家創新服務機構、7823個「雙創」主體;在西安高新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309件。科技創新的種子在三秦大地這片土壤不斷生根發芽!(趙豔紅 馬盛楠 翁奇羽 吳超 王麗 金慧慧 葛泰佚 李誌強 白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