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次 翠湖濕地公園來「新客」

新京報訊 據北京海澱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鳥類環誌工作站,在開展春季鳥類環誌工作時回收到一隻佩戴金屬標誌環的灰頭鵐。

「經全國鳥類環誌中心核查,該鳥為來自蒙古國Khurkh鳥類環誌站於2022年9月27日環誌的雌性灰頭鵐成鳥(環號為HELGOLAND GERMANIA 91135182)。」海澱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閆亮亮介紹。

此次回收的灰頭鵐是北京市首次回收其他國家環誌的雀形目鳥種,本次回收,作為灰頭鵐遷徙動態的重要記錄,可為研究該鳥種的生態分佈及遷徙規律提供可靠依據。

環誌是指戴在候鳥身上的金屬或塑料環形標誌,上面刻有國名、單位、編碼等標記,用作研究候鳥遷徙規律的依據。鳥類環誌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給鳥類做標記,經回收後研究鳥類生活史、種群動態,特別是研究鳥類運動生態的一種研究方法。開展鳥類環誌對研究北京地區鳥類遷徙、物種生態學、候鳥群落構成及變化情況、珍稀物種保護研究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回收的留鳥有棕頭鴉雀、銀喉長尾山雀、沼澤山雀、灰頭綠啄木鳥等,候鳥有黃喉鵐、小鵐、樹鷚、紅角鴞、震旦鴉雀等。

據統計,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鳥類環誌工作站自2014年成立以來,共環誌到鳥類15目37科120種,截至2024年春季,共回收重捕鳥類373只。

此次回收的灰頭鵐屬小型鳴禽,體長14-15釐米,喙淡粉色,喜食草籽和昆蟲。該鳥分佈於亞洲東區,我國東北及中部部分地區為繁殖區,長江以南為越冬區。在北京常見於較低海拔的林地及濕地草叢、葦叢等生境中,大多為旅鳥,亦有少量越冬個體。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