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持續下滑、實控人被限制高消費……張小泉收深交所10連問

5月23日,張小泉的股價開盤即下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截至午間收盤,其當前股價為12.92元/股,跌幅為2.56%,公司總市值約為20.16億元。

消息面上,5月22日晚間,張小泉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總共有10項問題,內容包括淨利潤下滑原因、管理費用持續增長原因、募投項目持續虧損原因、公司是否仍面臨控制權不穩定或變更的風險等等。

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已連續兩年大幅下滑

2023年,張小泉實現營業收入約8.11億元,同比下滑1.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511.83萬元,同比下滑39.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2026.66萬元,同比下滑42.69%。公司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已連續兩年大幅下滑。

張小泉最近三年業績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張小泉最近三年業績情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在年報中,張小泉表示,2023年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未達預期,主要原因是:首先,產品更新速度不及預期。其次,終端銷售盈利能力階段性下移。在消費預期減弱的行業趨勢背景下,公司產品銷售結構出現部分向中低端轉移的現象。為配合產品更新換代計劃,公司對部分產品進行促銷,毛利率出現階段性下滑。為拓展和穩定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等新興電商渠道,公司加大在相應渠道的投入,相關渠道的銷售利潤率暫時偏低,上述因素在線上直銷以及線上代銷渠道中表現更為明顯,導致公司利潤率同比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第三,受公司管理架構、管理模式及管理人員調整的影響,公司業績短期承壓。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張小泉說明公司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連續兩年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趨勢是否仍將持續;說明2023年各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變動趨勢是否與當季度營業收入、淨利潤變動趨勢一致。不一致的,分析說明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張小泉經銷模式實現收入49101.48萬元,同比增長7.80%,毛利率增長1.84%,直銷模式實現收入23024.69萬元,同比減少16.38%,毛利率下滑4.17%,代銷模式實現收入8243.85萬元,同比減少4.87%,毛利率增長4.42%。

對此,深交所要求張小泉說明直銷、代銷收入減少而經銷模式收入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直銷模式毛利率下滑而經銷、代銷模式毛利率增長的原因。

部分實際控制人被列為被執行人且被限制高消費

張小泉的控股股東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張小泉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張國標、張樟生、張新程。

截至2024年3月20日,張小泉集團已質押99.90%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張小泉集團向西安大明宮雁塔購物廣場借款12787.50萬元,因張小泉集團尚未償還債務,張小泉集團及其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富春控股集團)、張國標、張樟生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今年5月10日,張小泉發佈公告稱,富春控股集團、張國標、張樟生因對網營物聯楊淩公司的債務提供擔保,因網營物聯楊淩公司未償還債務,富春控股集團、張國標、張樟生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同時張國標、張樟生等人被出具了《限制消費令》。張小泉保薦機構出具專項意見認為,若前述債權債務雙方不能達成和解、實際控制人資信情況進一步惡化或引發其他訴訟,未來張小泉可能會面臨控制權不穩定或變更的風險。

對此,深交所要求張小泉核查並說明公司是否存在為張小泉集團、富春控股集團、張國標、張樟生及其關聯方(以下簡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提供借款、為其債務提供擔保、資金被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佔用的情況;核查並說明公司是否仍面臨控制權不穩定或變更的風險。

張小泉的募投項目「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於2021年1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23年實現的效益為-1048.14萬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實現的效益為-2500.94萬元。

對此,深交所要求張小泉說明該募投項目持續虧損的具體原因,相關資產是否發生減值跡象,是否計提減值準備及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及時。

另外,張小泉的存貨、投資性房地產、管理費用、貨幣資金、銷售費用等也受到了深交所的關注,並提出具體問題要求張小泉回答。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薑樊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