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推70部短影片迎70週歲,民大網紅院長展示舞技

「火了!」「一不小心,哈哈!」5月24日,北京舞蹈學院舉行建校70週年70部短影片發佈儀式,儀式開始前,因穿著西褲皮鞋帶學生跳《奔騰》而一夜爆火的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薑鐵紅也來到現場,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當日,北京舞蹈學院正式發佈該校師生創作的70部短影片,用生動有創意的影片傳播弘揚中華優秀舞蹈文化,該校在短影片平台擁有百萬級粉絲的青年演員馬蛟龍也出席儀式,表示將持續貢獻作品、用實際行動推動舞蹈為人民而舞、為時代建功。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薑鐵紅出席現場表演《奔騰》。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薑鐵紅出席現場表演《奔騰》。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網紅」青年教師希望傳播中國舞蹈文化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學工部部長胡岩介紹,為迎接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週年,今年4月起向全院師生徵集有文化、有情懷、有溫度的短影片,分享生動感人瞬間,展現學校風采。此次從300餘部徵集作品中選出70部優秀作品獻禮建校70週年,內容包括重要事件、禮敬先賢、人才引進、國際交流、演出排演、教學瞬間、舞動風采、學術成果、學生返校與祝福等九大板塊。

在現場展示的優秀作品中,「54班返校」影片令現場觀眾動容,影片中,該校1954級老校友對照老照片,分別模仿自己昔日的舞姿,黑白照片上的他們如今已白髮蒼蒼,但身姿仍挺拔優雅。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介紹,該影片是他們今年1月1日回到母校所拍攝,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腳下踩的地板是北京舞蹈學院在校園翻新中特別留下的2500多塊舊地板,老人們踩在當年出發時的地板上翩翩起舞,體現了學校不忘初心、禮敬先賢、尊重傳統的辦學理念,學校通過這樣的短影片也體現了扶老攜幼的校園文化和情感。

「54班」老人們踩在當年出發時的地板上翩翩起舞。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54班」老人們踩在當年出發時的地板上翩翩起舞。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儀式上,首部短影片正式發佈,這部名為「心隨舞動,共韻天涯北舞情」的影片是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演員、舞蹈老師馬蛟龍和北京舞蹈學院的舞者們共同創作,展示了他們在世界各地街頭舞蹈等畫面,該短影片創作靈感源自於馬蛟龍。戴著帽子和口罩,手持一把中國紅扇在英國街頭翩翩起舞……影片里的他舞藝精湛,被網民形容為「飛燕」,如今他的個人帳號發佈的影片已有幾個億的播放量。

「我一直通過努力找尋能讓普通觀眾更好接受的形式創作影片。」如今,馬蛟龍已經結束英國的訪學交流、作為青年舞蹈教師回國工作,他介紹,如何讓更多人認識中國舞是自己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舞者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考慮的。他把中國舞姿作為影片的特點,不懈努力拍攝嘗試,終於找到默契,希望人們看到影片後可以感受到舞蹈動作的力與美。通過衝擊感強的畫面體現舞蹈人的精神,表達愛家、愛國的情懷。「讓中國舞出現在世界各地是我的追求,如今越來越多的北舞人都在為中國舞蹈事業做貢獻,讓中國舞更好地走向世界。」

馬蛟龍也向記者回應了「拍影片不露臉」原因。他介紹,當時正趕上疫情,為表示尊重他人,在公共場所就戴上口罩跳舞。「這一戴就摘不下來了,習慣了。」他笑著說,因為很多高難度的動作會有略顯誇張的表情,戴口罩也能有所遮擋,後來也形成了自己的短影片風格。平時,馬蛟龍也會給大學生上課,做大型舞蹈的創排工作,拍攝、剪輯短影片是一個業餘的愛好,都由他自己完成,「忙的時候,一個短影片從拍攝到發佈也得三四天。」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演員、舞蹈老師馬蛟龍。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演員、舞蹈老師馬蛟龍。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民大院長稱舞蹈人要時刻站在學生前面

薑鐵紅的出現,讓儀式現場活潑了很多,致辭完畢,他脫下外套,現場為大家表演了完整版的《奔騰》,引發一片叫好聲和掌聲。Polo衫、西褲、皮鞋,和他時而柔美時而奔放的動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彼時,就是站在學生前展示這段舞蹈的影片讓他一夜間走紅。據介紹,《奔騰》誕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以蒙古族民間舞蹈動作為基礎素材,展現草原騎手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因為氣勢磅礴,民族特色濃鬱,《奔騰》成了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保留節目」之一。薑鐵紅是第五代領舞,也是把「奔騰」不息的藝術魅力一代代傳承下去的人。

《奔騰》誕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展現草原騎手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奔騰》誕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展現草原騎手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是這樣的,教他們的時候一定是站在前面,當孩子們能起飛的時候,一定是在後面托著他們,讓他們飛得更高更穩。」談到自己的走紅,薑鐵紅直言「偶然」,是在一次給學生們做示範時被老師拍下發到了網上,沒想到會火。薑鐵紅認為,影片平台為舞蹈人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讓藝術者可以展示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要有這樣的平台,讓更多的孩子、熱愛舞蹈的人能在不同平台上展示自己對舞蹈的熱愛,弘揚、傳播舞蹈藝術。」他感歎這次走紅為舞蹈教育、創作表演做了一次很好的廣告,讓更多人瞭解了舞蹈人。

和新京報記者的對話中,薑鐵紅也表達了對當下流行的「科目三」等「網紅舞蹈」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不同文化的體現,「遍地鮮花中,每一束都有它綻放的理由,彙聚在一起才會成為花海。」薑鐵紅認為,不能用高雅和俗來評價,只要熱愛,舞蹈就一定有它自身的意義,「這是舞蹈人的精神和大家對藝術的熱衷。」薑鐵紅說道。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 新京報記者浦峰 攝

「薑院長舞蹈的《奔騰》成為中國人近一週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讓我切身地體會到數字時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以馬蛟龍、薑鐵紅兩位代表性人物作為舞蹈教育數字化的榜樣。」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表示,去年,該校提出建設中國舞蹈數字教育中心,思考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的舞蹈院校應如何更積極擁抱智能時代,如何在行業內起到引領示範作用。此次發佈的70部短影片作品,集中表達了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週年優秀的辦學歷史、辦學事例、代表性藝術家和作品,成為表達舞蹈藝術的新窗口、新平台、新方式。

巴圖表示希望利用數字化的手段,借助短影片生動的特點,將課堂中、校園中、劇場上的舞蹈教育讓百姓所看到,用舞蹈界的創新形式為人民而舞、為時代建功,向社會傳遞高尚的、專業的、有溫度的舞蹈文化。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