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鬼秤」事件被掛牌督辦,剷除「監管鬼秤」刻不容緩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5月23日,記者瞭解到,市場監管總局向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發出掛牌督辦函,對江蘇連雲港市海州區海鮮蔬菜直銷市場「鬼秤」事件查處實行掛牌督辦。(據5月23日央視新聞報導)

相關影片截圖相關影片截圖

連雲港「鬼秤」事件被掛牌督辦,有網民很納悶:當地不是已經處理完畢了嗎?

據此前媒體報導,當地對涉事商戶許某某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罰款3萬元;對市場主辦方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罰款35萬元。公安機關依法對市場主辦方工作人員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戶許某某及其親屬徐某某、時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就是說,「鬼秤」事件的參與者與市場管理方,都被依法依規嚴處。但不少細心的網民發現,至今為止,監管部門卻沒有任何人對此負責。

掛牌督辦一般是指上級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通過社會公示等辦法,督促限期完成對重點案件的查處和整改任務。根據報導,接收督辦函的是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這就表明,對連雲港「鬼秤」事件的處理不僅沒有結束,而且辦案主體也不太可能是連雲港市海州區了。

相關影片截圖相關影片截圖

不管是提級督辦還是掛牌督辦,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可以防止在案件的查處過程中,監管部門逃避自己的責任;二是可以進行徹底的調查,防止案件的調查和處理浮於表面。

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社對市場監管總局掛牌督辦連雲港「鬼秤」事件評論稱,缺斤短兩的「監管鬼秤」才真正可怕。這個觀點引起了網民的強烈共鳴。

監管部門守土有責,應該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杜絕「鬼秤」事件傷害消費者的權益。商家缺斤短兩雖然可怕,但是如果監管「缺斤短兩」,默許或者縱容商家違法,只會讓更多不法商家肆意破壞市場秩序和規則。

新華社評論稱,希望能徹底剷除監管的「鬼秤」。什麼叫監管的「鬼秤」?就是時管時不管,有時候真管、有時候假管的行為。客觀說,監管的「鬼秤」背後,也不能排除有官商勾結的可能,導致市場主辦方和商家膽大妄為。

畢竟,市場方和商販明目張膽搶奪他人手機的行為顯示,他們沒有一點對法律法規的敬畏,膽子已經能用火車拖了。那麼,他們的底氣又從何而來?

媒體評論截圖媒體評論截圖

淨化市場不能靠網紅打假。網紅能發現商家的不法行為,監管豈能裝聾作啞?哪怕「鬼秤」有軟件可以控制,花樣也在不斷翻新,但只要多些明查和暗訪,並不難發現問題。

現在,網絡上的一些負面熱點事件,對地方形象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鬼秤」事件發生後,連雲港一些官方帳號關評,就是因為承受不了洶湧的輿論。不少網民表示,已取消連雲港的行程。這就說明,監管部門如果不正確履職,有可能傷害整座城市的形象和發展。

所以,當地發生這麼大的負面事件,如果僅僅處理市場方和涉案商戶,這能讓人信服嗎?輿論認為,背後有沒有官商勾結的情形,監管部門應該承擔什麼主體責任,需要調查清楚,然後依法依規處理。

「掛牌督辦」本身,是對不法行為的零容忍,也是一記警鍾。目前,全國多地出現「鬼秤」事件,監管部門在處理時,不能有超然物外的「上帝視角」,自己該承擔什麼責任同樣要調查處理。「鬼秤」事件頻出,說明剷除監管上的「鬼秤」刻不容緩。如此,才能讓監管部門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積極主動作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