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9城今起調整房貸政策 未來多數城市將跟進

圖/IC圖/IC

5月24日,廣東省19城加入了進一步調整差別化房貸政策的行列。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這19城均下調了首套房及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取消了房貸利率下限。同時,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借款人償付能力、信用狀況等因素審慎把握並具體確定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水平。

據悉,在2024年5月24日後(含2024年5月24日)完成商品房買賣合約或房地產買賣合約網簽,均可按本政策執行。

有業內人士指出,首套房和二套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的取消,意味著19個城市實現了房貸利率市場化。未來或將有更多城市跟進調整。

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調至25% 取消利率下限

本次調整的19城包括珠海市、汕頭市、佛山市、韶關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陽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慶市、清遠市、潮州市、揭陽市、雲浮市等。

對於貸款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廣東19城將執行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15%,取消利率下限;對於貸款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為不低於25%,取消利率下限。

有廣東省地區銀行業內人士指出,這是為了適應當地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廣東省按照相關等文件要求、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按照因城施策原則,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及市政府調控要求採取的相關措施。

5月17日,央行、國家金融監管局聯合發文對房貸政策進行進一步調整。其中包括了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相關政策。

根據央行的通知,央行各省級分行按照因城施策原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根據轄區內各城市房地產市場形勢及當地政府調控要求,自主確定是否設定轄區內各城市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及下限水平;同時各地可自主確定轄區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鬆綁3套房授信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可再獲房貸

廣東19城本次還集體調整了針對2套及以上住房的房貸客戶政策。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這19城對於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借款人償付能力、信用狀況等因素審慎把握並具體確定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水平。

對於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有未結清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目前仍然暫停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廣東省對居民家庭住房套數的認定,是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關於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城市政府相關部門出具的住房套數查詢結果或認定證明顯示的居民家庭已擁有住房套數核算。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廣東省19城本次調整房貸政策,允許銀行為擁有2套房以上的居民家庭貸款,進一步放鬆了對於多套住房持有家庭的信貸政策。

另有銀行人士表示,這將激發更多追求更好住房條件的購房者的購房動力,將從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樓市需求側的復甦。

房貸政策總體放鬆預計未來多數城市跟隨執行新政

「廣東省此次政策充分說明,各地政策放鬆步調是具有一致性。」嚴躍進表示,目前除了個別超大城市外,房貸政策總體上保持了「放鬆到底」的狀態,最大限度發揮政策寬鬆對樓市提振的效應。

在嚴躍進看來,廣東政策對於各地政策具有啟發意義。本次調整將有助於進一步明確全省的總體部署,將減少各地政策製定的成本,有助於提高政策效應和更好助力市場的向好發展。

另有市場專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更多城市取消利率下限,個別保留當地下限的熱點城市自主定價空間也會明顯擴大。而這些城市的房貸利率下限取消後,利率會有一定下行,但市場經充分競爭後又形成新的較為穩定的均衡水平,對當地新發放房貸有帶動作用。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343個城市中已有67個取消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除北上廣深等少數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房貸利率下限已降至全國統一水平。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當前多數城市取消首套房貸利率後,房貸利率普遍執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40個基點至LPR-70個基點(3.25%-3.55%)之間,少數城市部分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已低至3.1%。隨著各地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繼續調整,大多數城市首付比例有望執行首套15%、二套25%;房貸利率方面,或有更多城市參考當前部分城市房貸利率水平進行調整。

各地房貸利率和購房者負擔明顯下降。政策落地後,大多數城市房貸利率可能下降0.3至0.4個百分點;按照100萬貸款、30年期限、等額本息還款方式計算,總利息支出可減少7萬餘元;改善性需求住房的利息支出會減少更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薑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