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微信號轉發科普文釋疑美國登月,評論區還引用了郭德綱的段子

連日來,質疑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真實性的聲音持續攪動國內互聯網。繼中國科協之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也「下場」刊文科普釋疑。

5月22日,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轉發了騰訊新聞旗下「一起來嘮科」稿件《美國阿波羅登月造假被實錘?證據不會消失,時間將證明一切》。文章中,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段玉龍對話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解讀近期針對阿波羅登月計劃流言的來龍去脈。

文章稱,波瀾的緣起是在嫦娥六號發射的直播中,探月工程三期副總師裴照宇在和主持人對話時,提到「阿波羅盆地」時有一段不連貫的表述被大肆解讀,被當成美國登月造假的「鐵證」。

嫦娥六號降落區域示意。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圖嫦娥六號降落區域示意。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圖

對此,楊宇光表示,「裴總雖然沒有把這段話說完整,但他提到的‘阿波羅’其實指的是‘阿波羅盆地’,另稱為‘阿波羅撞擊坑’,指的是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裡的一小部分地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非常大的,直徑超過2000公里,包含了月球的南極。但這個撞擊坑的名字和阿波羅登月地點並沒有關係。」

他指出,「我們知道人類史上唯一的載人登月計劃是阿波羅登月,從1969年到1972年一共進行了七次,除了阿波羅13號失敗以外,另外6次都取得了成功,都是落在月球的正面。阿波羅計劃的名字起源羅馬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當下的美國重返月球計劃起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在神話中阿爾忒彌斯是阿波羅的妹妹,可以看出他們取名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阿波羅計劃’和‘阿波羅撞擊坑’除了名字相同,並無其他關聯。裴總也沒有在節目中說阿波羅計劃是假的,這是很明確的。至於他說的沒有找到阿波羅盆地的什麼,我也無從判斷,我們只能從國家航天局在嫦娥六號正式發佈的信息中來瞭解這個任務,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阿波羅盆地是我們的計劃著陸點之一。」楊宇光稱。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還在上述文章的評論區回覆了不少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真實性的留言。

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留言區截圖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留言區截圖

其中,在答覆一名網民的質疑時,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引用了一段郭德綱的著名相聲段子,「郭德綱說過:比如我和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煤,煤還得選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學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199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電離層研究室整體調整到該所。整合後的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中國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學研究機構之一。

該研究所的「十四五」定位與目標是「面向地球與行星科技前沿,面向資源能源、宜居環境、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發展地球與行星科學新理論,研發深地探測關鍵技術裝備與深空探測科學載荷,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地球與行星科研機構,成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前沿理論的研究高地和高端人才基地,成為戰略性資源能源勘探開發技術裝備的創新平台,成為地球宜居環境建設方案的科學智庫。」

此前,中國科協微信公眾號「科學闢謠」也曾在5月14日刊發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太空文化傳播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王君毅的科普文章,解釋了上述裴照宇關於「阿波羅盆地」的發言。

王君毅文章稱,「這本來是直播類節目中常見的情況,但因為裴照宇提到了‘沒找到’和‘阿波羅’這兩個詞,一些媒體認為發現了‘流量密碼’,將這段對話單獨截取出來,並配以《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裴總這樣說:沒找到那個……》這種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標題,做成短影片進行大肆傳播。在這些影片下面的評論區,出現了大量的認為找到了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造假證據的評論內容。」

王君毅在文章中寫道,「影片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於月球南極,是被譽為‘太陽系內最大的撞擊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積跨越月球正反兩面,在這個大型盆地內還遍佈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影片中備受爭議的‘阿波羅盆地’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個,它位於月球背面。‘阿波羅盆地’這個名字裡雖然也有‘阿波羅’,但和阿波羅登月任務落點完全是兩回事。這是為了紀念阿波羅登月任務而命名的,並非任何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的落點。」

關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介紹,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出發,7月20日登月艙降落在月面上。經過近7小時的等待,尼·岩士唐於美國東區時間20日22時56分20秒踏上月面,並說出了那句永載史冊的名言:「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是一次飛躍。」隨後,艾·奧爾德林也踏上月面。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羅號飛船將10人送上月面。他們在月面上進行了許多科學考察和實驗活動,共帶回月球物質300多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