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分析師走紅背後:戳中大眾「爽」點,奇葩投稿可能是劇本

「這個男人能嫁嗎?」

最近,「相親分析師」成為社交平台備受年青人追捧的情感主播新賽道。抖音上某位主播,3天便漲粉30萬。

在直播或影片中,他們像老師一樣站在黑板、白板前,拿著粉筆、馬克筆,一條條拆解相親對象簡介里的「話術陷阱」,給屏幕前的觀眾「劃重點」:不說體重就是胖、說家裡有房那房子大概率不是自己的等等。

有網民直呼「大學就該開這門課」,也有人表示「比微短劇的反轉還爽」。

短影片平台上的相親分析師們短影片平台上的相親分析師們

拆穿被美化的相親條件,相親分析師戳中大眾「爽」點

5月20日晚上7點半,下了課的小錢急匆匆趕回寢室,一進門扔下書,她就擠到另兩個正在看直播的同學身邊加入了她們。

520這樣的日子之於情感主播,就像「雙11」之於帶貨主播:是拚人氣、漲粉的「戰場」。

小錢她們看的,是讓她們最近特別「上頭」的一個相親分析師。屏幕右上角顯示,已經有20萬觀眾。主播站在一塊黑板前,拿著粉筆正在跟一個粉絲連麥。粉絲將一個相親對象的簡要情況告訴主播,主播將條件逐條記錄在黑板上,接著開始分析:

「176的身高,那他實際身高按照公式‘過5減4’應該是172;說了身高沒說體重,那應該挺胖的。再看存款,30萬左右,之前我們也說過,看到‘左右’,存款取左,體重取右哈;偶爾喝酒,大家注意,副詞後面跟了一個女性不太喜歡的習慣,那麼低頻要變高頻,那就是經常喝酒……」

「過5減4,低5為0」 「存款區間取最小」……這些「公式」,被小錢她們這群21歲的女生記得滾瓜爛熟。看直播時,她們會像課堂里熟記知識點的好學生那樣會出反饋。她們也喊主播為「老師」,儘管那名主播看著年紀跟她們差不太多。

小錢告訴記者,她覺得這些分析技巧,其實還挺實用的。就拿「身高公式」來說,之前朋友給她介紹過一個男生,說「身高180」結果見面後發現男生身高是176,「這不就是‘過5減4’嘛。」

小錢的室友小蔣則表示,自己是想提前「做功課」。她向記者講述了過年時堂姐向自己「抽水」種種奇葩的相親經歷。相似的家庭環境讓她有一種「下一個就輪到我了」的危機感,而相親分析師們的「解題思路」恰好緩解了她的焦慮。

在網上,有不少人將相親分析師稱為「媒婆剋星」。那些被媒婆們的如簧巧舌美化過的相親條件,在相親分析師眼中卻全是漏洞。他們身上貼著「打破濾鏡」、「撕下偽裝」的正義標籤,憑著一句「不要看說了什麼,要看沒說什麼」,戳中了不少人的「爽點」——畢竟「正義戰勝奸邪」是屢試不爽的套路。

那些狗血奇葩的投稿,可能是編排好的「劇本」

和認真記「公式」的小錢她們相比,27歲的王雨琪對待相親分析師的娛樂心態則更強一些:「我是拿來當推理小說的‘代餐’的。」

她轉發給記者一個她的收藏,影片中主播的白板上寫著一名相親男性的條件:

「24歲,180cm,偏瘦;985畢業,大學工作;市中心有房330平,父母有車;父親是某大學校長,母親律師;本人不善言辭、與人打交道;可接受女方大三歲。」

王雨琪的收藏影片截圖王雨琪的收藏影片截圖

看起來沒什麼不妥,主播甚至一上來也給出了「這個男人整體條件還不錯」的評價,可下一秒就提出了一個「反轉」的結論:「這個男人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並伴有輕度抑鬱」。隨後,主播開始逐條分析推理:比如男性24歲就相親過於年輕,可能是對方家庭深知兒子有身體或精神方面的問題,無法通過常規的交友途徑走入婚姻;在大學工作卻沒有明確的教師或行政之類的職業指向,因此這份工作可能只是受其父親安排的閑職;還有從車輛的所屬情況,推測其可能出於某些原因無法取得駕照等等。

3分多鍾的影片,主播還原了結論的推理過程,而在王雨琪這樣的觀眾們眼中,這3分多鍾足夠她在心中勾勒一段驚心動魄的、關於「陰謀與愛情」的故事。

「可能他的結論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但這個推理思路確實獨到又很合理。」王雨琪說,「還有點‘劇本殺’的味道。」

「有些投稿確實是‘劇本’。」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光是相親分析師,在情感類主播這個賽道上,有「劇本」才是常態。無論是拿來做案例分析的觀眾投稿,還是直播時的連麥,都是有真有假。不過,對方表示,隨著現在監管的逐漸規範,那些奇葩、狗血的劇本容易帶來流量也容易被處罰,因此有些主播為了規避風險,會在使用「劇本」時標出「節目效果」。

3天漲粉30萬,相親分析師背後是換殼的「情感生意」

儘管相親分析師看起來是個「新賽道」,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他們並沒有脫離「情感主播」的範疇。也因此他們的變現方式也不外乎接廣告、帶貨、影片付費以及情感諮詢,「而且情感諮詢肯定是大頭。」

在近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相親分析師中,抖音上的某位主播以3天漲粉30萬的速度,成為了長得最快的那顆「筍」。截至發稿前,他的粉絲數已上升至50萬。

自述3天漲粉30萬的某相親分析師自述3天漲粉30萬的某相親分析師

在他的置頂影片中,就有一條「他是如何收費的」。其中不少都是常見的情感諮詢業務,比如他個人的諮詢費是5萬元包年,但「沒什麼服務,不推薦購買」。如果想要一對一諮詢,他本人不出面,由他的「徒弟們」進行服務,180元一次。抖音連麥10元/10分鐘。但評論區有網民提出質疑,連麥的定價明明是1999抖幣/10分鐘,折算下來是200元。此外還有售價199元的課程《從戀愛到結婚》,主播稱「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這樣的課。」

主播講述付費項目的影片截圖主播講述付費項目的影片截圖

而在影片中,主播強烈推薦的付費項目是99元/年的學習群。他表示群內禁止聊天,但每天會提供10條文字8張圖片素材,供大家自由組合。這些素材是他全網關注了15000個博主之後總結的內容,代表了自己的認知和審美,提供給進群的粉絲「教你怎麼打造展示面」。

主播展示的收費學習群素材主播展示的收費學習群素材

如果你搜索「展示面」這個詞,就會發現早在四五年前,就有人做過「打造朋友圈展示面」的生意。通過提供各地旅遊、高級餐廳、豪宅豪車的圖文影片素材,幫人打造朋友圈「高端」人設,吸引異性。當時的素材價格從三四元到幾十元不等。後有媒體調查發現,有不少素材都是盜取他人朋友圈的內容。

而從這位相親分析師展示的部分素材來看,他提供的內容更像心靈雞湯,但無非也是展示面生意的「換殼」。

在這位主播的評論區,也有不少網民對其剛走紅便開始商業化的做法表達了反感:「你還在拚命脫單,教你脫單的人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年青人為何一邊在相親直播間「上頭」,一邊在相親分析師的影片里「過癮」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治療師湯路瀚,從事多年人際心理治療研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過不少與年青人婚戀相關的心理諮詢。在她看來,年青人追捧相親分析師的心理,與當年「非誠勿擾」成為現象級相親綜藝的原因如出一轍,大多數都懷著一種「圍觀吃瓜」的心態。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年青人抱著避免踩坑的心情,希望通過這種「圍觀」學習構建親密關係。

在近期的新聞中,年青人似乎頻頻與「相親」扯上關係:今年3月,全國幾萬人奔去開封參加「王婆說親」;到了4月,單身青年們紮堆「相親直播間」,開始在線「速配」;本月初,將「消息秒回」、「要求對方有b站大會員」等寫進相親條件的年青人,開始整頓相親角……年青人一邊為各種形式的相親「上頭」,一邊看著相親分析師拆台「過癮」,一如幾年前他們一邊熬夜不睡,一邊往保溫杯里泡枸杞。

湯路瀚覺得這種矛盾的心情很正常。一方面,相親這種在父母輩廣泛採用的婚戀途徑,正在通過一些娛樂化的新形式逐漸被年青人所接納,而另一方面,相親過程中的那些被美化過的相親條件,通過相親分析師的「拆解」,讓年青人感到規避了「風險」,獲得安全感和確定感,這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

在相親分析師們的影片底下,經常有「大學就該開一門這樣的課」的評論。這其中折射出的是年青人對婚戀的焦慮。

影片下的高讚評論影片下的高讚評論

「現在大家似乎在害怕戀愛」湯路瀚表示,年青人對婚戀的焦慮就像對職場、對未來的焦慮一樣很常見。但縱觀相親分析師們的影片,在「這個男人能嫁嗎」的問題之下,幾乎所有的分析指向的都是「不能嫁」的答案。在湯路瀚看來,這種感覺反而會加劇年青人對婚戀的焦慮,認為只有完美的對象才能讓自己進入親密關係或婚姻中。

不過,湯路瀚也覺得,在學校開設戀愛或者親密關係的課程這個想法是值得鼓勵的。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如何構建親密關係也是個體發展中的重要議題。缺乏交往技巧,如何理解對方的情緒,換位思考,表達同理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等等人際議題,對於年青人來說,都是需要學習的。

比起那些資質存疑的「分析師」,正規的引導或許更為有效。

「當然除了學習,我覺得親密關係更加需要親自體驗,害怕關係破裂的痛苦是人之常情,但親密關係中帶來的積極體驗,不自己嘗試也是感受不到的。」湯路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