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養老行業服務數據大量孤存,數據資產化有大空間

全國老齡委專家委委員、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職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永春做主旨演講。

新京報訊(記者查誌遠)5月24日,由中國老齡協會指導,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新京報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老齡產業發展論壇在京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銀髮經濟的市場機遇與發展趨勢」。全國老齡委專家委委員、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職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永春在以「發展銀髮經濟 促進產業創新」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表示,銀髮產業肩負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科技創新、金融創新是助力銀髮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銀髮經濟是多年齡段人群共同參與的經濟活動

王永春表示,人口結構的變化對個人、家庭、企業和市場以及政府部門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從我們國家規劃的角度來看,發展銀髮經濟是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舉措;從個人的全生命週期來看,發展銀髮經濟是老年期和未老階段的整體統籌謀劃和準備;從社會的代際傳遞來看,發展銀髮經濟是社會共識的凝聚,是多年齡段人群共同參與的經濟活動。」

「這是發展銀髮經濟內在的邏輯。」王永春說。

對於如何理解銀髮經濟的內涵,王永春認為,銀髮經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國內政策界定為為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

此外,對於銀髮產業和老齡產業的關係問題,王永春也表示,銀髮是「老齡」的雅稱,老齡產業與銀髮產業是相同的產業範疇。

在王永春看來,「老齡產業」是指適應老齡社會,圍繞人們的全生命週期與養老和備老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業態的總和,包括老齡文化、老齡健康、老齡宜居、老齡製造、老齡服務、老齡金融。其中,抗衰老產業是老齡健康產業的子項,是老齡健康產業的細分類別。細分表述的意義在於脫出老齡範疇,凸顯抗衰老產業的服務及社會價值更具有積極備老的意義。

科技、金融創新助力銀髮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永春表示,銀髮產業肩負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科技創新、金融創新是助力銀髮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在王永春看來,養老行業數據資產化有著很大的空間。拿智慧康養產業來說,2023年,全國智慧康養產業市場規模達到5.1萬億,佔養老產業總規模的71%。行業產生的實時數據、大多集中於生活護理層面,還不能充分利用實時數據衍生的健康數據和主觀需求數據為健康險、抗衰老產業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研發提供依據。

王永春還指出,目前社區服務機構的設置數量逐年增加,但缺少社區級數據互通,大量服務數據孤存,難以生成數字資產。「處於產業鏈中遊的企業因受AI大數據模型資源的製約,僅利用信息和物聯網技術對生活數據做有限的交互。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和創業者期待能在AI大模型支持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突破。」

此外,王永春也表示,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的基本邏輯是推動銀髮產業的創新和轉化,保障銀髮產業的融資和支付。「在相關領域要大膽創新,尤其我們在抗衰老產業,涉及一些老年病的預防和抗衰老介入等產品的研發都屬於高投入、長週期的領域。」王永春認為,科技創新需要在整個高投入、長週期、高風險的過程中去贏得社會融資,只有解決融資問題,才能夠談創新的科技轉化。

營造社會廣泛參與銀髮產業的行業環境

在演講中,王永春代表行業協會倡議,銀行業、保險業與行業協會聯合,以產品與服務集成的一體化服務包模式共同探索金融創新和支付創新活動。

王永春表示,金融創新是指行業協會與銀行業、保險業共同探索集成供應商模式。這有三個重要的背景,一是202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進入了長壽時代。但是,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而人均健康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時間帶病生存。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認識水平、運動能力、感知能力等機能下降,導致身體、心理等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全國有78%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9億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按照衛生經濟學原理,抗衰老措施越早介入,預期壽命越長、帶病生存期越短,社會效益越高。

二是2023年底,全國個人養老金賬戶已開設五千萬戶,並逐年增加。每年有望積成六千億的個人養老金規模。個人養老金賬戶雖依然實行封閉式運行管理,但是支付權歸個人。

三是各大銀行承擔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管理人的角色,雖然對銀髮產業業務介入深度有限,但聚集了大量用戶,並在渠道佈局、品牌信譽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倡議銀行業、保險業與行業協會聯合,以產品與服務集成「財富+抗衰」「財富+養老」一體化服務包,共同探索金融創新、支付創新試點活動。

此外,王永春還倡議行業協會牽頭構建算力矩陣,共享AIGC租賃平台。對於租賃平台構建的思路,王永春表示,行業協會與領軍企業以基金的方式聯合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作為租賃平台的建設者、投入者。市場規模需要聚集有強烈需求的行業企業家和運營商共同參與,參與的路徑是以其手頭已經積累的數據資產作為投入,租賃平台對其投入的數字資產做產權界定和數字資產代持,並將行業內碎片化數字資產做數據要素的深度提煉,經租賃平台提煉出的數據要素做資產化運營和收益的市場化分配。

記者 查誌遠

編輯 柯銳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