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繪就殘疾人生活多彩畫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殘疾人文化事業是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勵殘疾人自強不息,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和殘疾人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用書香點亮心燈

兩張桌子一合併、再鋪上一塊紅色的桌布,就有了擴展知識、連接精神家園的「紅方桌」自強讀書會。一群愛讀書的殘疾人彙聚於此,朗讀著紅色經典、偉人事蹟和黨史故事。

周鳳生(左一)帶著殘疾人書友一起閱讀。人民網 周靜圓攝周鳳生(左一)帶著殘疾人書友一起閱讀。人民網 周靜圓攝

自2020年9月成立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郭巷街道「殘疾人之家」的「紅方桌」自強讀書會通過閱讀鼓勵殘疾人明理立誌、自強自立。

讀書會的幫扶人周鳳生曾是當地一所特教學校的校長。退休後,他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閱讀幫扶誌願服務中,負責組織每週固定的讀書日和每月至少3次的讀書活動。

「我們以‘紅’為底色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吸引了不少殘疾人加入。讀了很多紅色故事以後,有3位殘疾人書友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展示了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周鳳生滿是驕傲地說。

走出家門、走進社會,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積極參與閱讀、文藝創作等活動,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學習融入社會的各項技能,在文化助殘的濃厚氛圍中充盈精神生活。

用非遺傳遞溫暖

在吳中區一箭河實驗小學,有一個特殊的興趣班,一群小學生認真地學習鉤針編織和刺繡。

今年3月,殘疾人手工藝大師「育苗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該工作室由愛心企業贊助,吳中區殘聯、胥口鎮政府和一箭河實驗小學三方共同推進,依託沙紅英、顧建珍兩位殘疾人名師,將鉤針、刺繡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開設非遺手工藝興趣課,為學生無償傳授技藝。

蘇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悠久的歷史。一件刺繡往往需要兩到三個月的功夫。「希望能有更多小朋友和年青人喜歡蘇繡、學習蘇繡,將這項源遠流長的非遺文化發揚光大。」顧建珍說。

顧建珍(左三)在教孩子們刺繡知識。人民網 周靜圓攝顧建珍(左三)在教孩子們刺繡知識。人民網 周靜圓攝

據悉,蘇州市殘聯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殘疾人文體藝術興趣愛好調研,深入到各個殘疾人家庭精準對接,把握他們的基本情況,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迫切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為殘疾人展現精神風貌和自身價值提供更廣闊的平台。

用藝術滋潤靈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江蘇省淮安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樓上傳來陣陣歌聲。在淮安市殘疾人文化藝術培訓班上,聲樂老師在教殘疾人唱《送別》這首歌曲。

在淮安市殘疾人文化藝術培訓班上,聲樂老師在教殘疾人唱《送別》這首歌曲。人民網 周靜圓攝在淮安市殘疾人文化藝術培訓班上,聲樂老師在教殘疾人唱《送別》這首歌曲。人民網 周靜圓攝

淮安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孫建文介紹,為穩步推進殘疾人文化隊伍建設,淮安市殘聯定期舉辦殘疾人文化藝術培訓班。針對不同的人群,開辦不同類型班級。據悉,今年以來有聲樂、電子琴、輪椅舞和手語舞四個培訓類別,計劃採用「上門培訓」和「定點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為有需要的殘疾人提供服務。

2023年,淮安市殘聯打造由不同層次殘疾人節目組成的殘疾人文藝表演隊伍,通過市、縣區殘聯上下聯動,開展「溫暖前行·夢想起航」淮安市殘疾人文藝走基層活動,舉辦殘疾人文藝節目展演活動,為殘疾人提供舞台。

《「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中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鄉均衡、便利可及、供給豐富、保障有力的殘疾人文化服務體系」。

近年來,中國殘聯發揮橋樑橋樑作用,積極協調各部門合作,牽頭組織了盲人閱覽室建設、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等重點項目,開展了全國殘疾人藝術彙演、殘疾人文化周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共有省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24個、電視手語欄目37個,地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184個、電視手語欄目272個。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1541個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開展視障文化服務,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13459場次,全國省地兩級殘聯藝術團226個。

殘疾人的事業是「春天的事業」。殘疾人文化事業的建設,為殘疾人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抒發情感的舞台,提升殘疾人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