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華新歷史風貌區:一座城市轉型發展的縮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牛振英 代清漪

走在黃石市中心的黃石大道上,很難不被幾座高大的圓柱形建築吸引,那是華新水泥廠留下的工業遺址。

1907年起,這裏就是水泥廠,它托起城市發展的重工業基礎,更承載著我國水泥工業從萌芽、發展到走向現代化的進程。

現在,這裏是歷史風貌區,有著我國現存生產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業遺存,成為黃石獨有的工業文化標籤和旅遊品牌。

這裏,如同時空隧道,可回到過去,又通向未來,是黃石綠色轉型的縮影。

5月2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華新歷史風貌區(黃石中央文化區),探訪它輝煌的歷史,領略其蝶變後的時代風華。

見證我國水泥工業百年輝煌

從黃石大道進入華新1907文化公園,工業氣息撲面而來。這裏是華新歷史風貌區的核心區,佔地174畝,有36處文物建築。

高大的圓柱形水泥倉,架在半空中的3條百餘米長的濕法回轉窯,牆面泛黃的廠房,鏽跡斑駁的鐵軌和火車頭……這裏保留著華新水泥廠原有的廠房和生產設備,展示著其百年輝煌歷史——

190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了華新水泥廠的前身湖北水泥廠,是近代中國開辦最早的水泥廠之一。

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

1947年,華新水泥廠從美國進口2條大型水泥濕法旋窯全套設備,並於1948年投產,因其先進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強大的生產規模能力,被譽為「遠東第一」。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人民大會堂、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三峽大壩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都選用了華新水泥。

最值得驕傲的是,1975年,華新水泥自己建造了第三條水泥濕法回轉窯「3號窯」,命名為「華新型窯」,在全國推廣建設,並遠銷海外,是中國水泥工業發展史的重要實證。

直到2007年,因城市建設需要,華新水泥廠搬遷,這個百年老廠關停了最後一組水泥生產線。華新水泥廠舊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

華新歷史風貌區。(受訪單位供圖)華新歷史風貌區。(受訪單位供圖)

如今,幾經修繕的華新水泥廠舊址,變身為華新歷史風貌區,集文博、文創、文商於一體。

園區投資運營方黃石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黃菁介紹,目前,該區總建築面積約145萬平方米,劃分為文博區、文創區和文商區。保留建築規模約107.49萬平方米,有84處文物單元,7.39萬平方米設施,遺存設備332台套,非標件535件。

老廠房與新文化交相輝映

在華新1907文化公園,仍能看到製造水泥的全套工藝、設備、流程。

粗磨車間、細磨車間、包裝車間等廠房,變身為博物館,保留著原有的設備;目前世界罕見的1、2號濕法回轉窯及我國自主研發的3號濕法回轉窯等室外大型設備設施原封不動留在原地。「當年停掉最後一條生產線時,所有設備都可正常運轉,順著走一圈,便能知道當年製造水泥的全過程。」 黃菁說。

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

進入細磨車間博物館,30多米高的廠房裡,佈滿頂天立地的大型設備,猶如置身「鋼鐵叢林」,其呈現的工業美學令人震撼。車間牆壁上帶有年代感的巨幅標語,又讓人彷彿回到那個火熱的年代。

「我們在這裏辦過演唱會,自帶混響效果。這裏也很出片,不論什麼年齡的遊客都喜歡在這裏拍照。」黃菁說,園區里這樣的地方還很多,很適合拍照。

據介紹,2021年,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到此參觀後,曾說:「城市的文化傳承來自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感情和記憶。黃石的工業遺產到了非常關鍵的合理利用階段,要找到最合理利用的方向,要讓它們能夠活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當中,能夠給市民和遊客帶來深刻的印象,來了之後流連忘返,走了之後唸唸不忘。」

如何讓工業遺址活在社會生活中?

將水泥廠原來的廠房、辦公樓等打造成各種業態,以各種文化活動吸引人群。

狹長的新裝車站台變為藝術長廊。定期引入不同的展覽,有的是全國首展,有的僅在黃石能看到。

礦渣庫變身為綜合展廳,用於舉辦各類展覽、論壇、分享會等活動。黃菁介紹,目前引入了「遇見博物館」系列光影藝術展,已展出的「遇見敦煌」「遇見古蜀」非常受歡迎,不同主題讓人常來常新。

老裝車站台則成為一個小劇場,訪問節目、話劇等在這裏不定期上演。

面積小一點的維修班、銷售科等,則成為了書店、咖啡館等。

就連園區內的草坪也被打造成了露營基地,吸引年青人在這裏露營、唱歌,攪活「夜經濟」。

據統計,華新1907文化公園自2022年開放以來,累計接待遊客約30萬人次。

歷史文化在生活中曆久彌新

華新水泥廠這個工業遺址的變化仍未停歇。一個業態更豐富、更具國際範、更有活力的歷史風貌區,正款款走來。

「我們已請了世界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來做設計!在保護和展現建築原始面貌的同時,把這裏打造成一個酒店。」黃菁指著包裝車間旁邊的六座圓柱形建築興奮地說。

安藤忠雄是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以清水混凝土建築而著名,善於利用光影,在全球打造過多座地標性建築,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列斯聯克獎。

遊學的學生們在1號濕法回轉窯下拍照打卡。(受訪單位供圖)遊學的學生們在1號濕法回轉窯下拍照打卡。(受訪單位供圖)

「這裏過去是水泥儲倉,和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非常契合。我們希望通過大師的設計,留下一個地標建築,吸引建築愛好者和酒店愛好者。」黃菁說。

正在施工的聯合儲庫廠房,將成為VR元宇宙體驗館。在這個老廠房裡,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展示黃石工業文化,並通過虛擬遊戲等,穿梭於歷史和未來。

更多的區域正在建設中。

佔地211.7畝的文創區包括東門廣場及五羊巷片區,定位於聚集先鋒文化的文創產業園區。

正在打圍建設的五羊巷曾是華新水泥廠的職工生活區,還保留著禮堂、劇院、浴室等48處文物建築。這些建築修舊如舊後,將成為湖北美術學院協同創新示範基地。將來,湖北美院將有部分學生在這個工業歷史舊址上課。

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華新歷史風貌區。(湖北日報通訊員 何戈 石勇 攝)

「工業遺址會為學生帶來創作靈感,而學生也會為工業遺址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增加園區的文化藝術氛圍。」 黃菁介紹。

面積約152.7畝的文商片區已完成施工,這個開放式商業街區,將引進萬達影院、婚紗攝影拍攝基地、餐飲、書吧等項目。「希望打造成為潮流商業圈,可以吸引更多本地人常來。」 黃菁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歷史街區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這樣才能將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特意搬到文化公園里的一巢書屋老闆李楊說:「華新水泥廠的變化,正是黃石從工業城市逐步轉型為綠色城市的縮影,聚集而來的文化藝術、人群、業態,更讓我在這裏看到了黃石的未來。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我也想通過這家城市書店為傳承文脈出一份力。」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