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二十載 「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展

  新華社深圳5月25日電題:文博會二十載 「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展

  新華社記者白瑜

  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海外展商帶著本國文化產品參展,3萬名海外採購商、6萬名國內採購商集體開啟「買買買」模式……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2024年迎來二十歲生日,其「國際朋友圈」也在文化交融中持續擴展。

  來自芬蘭的採購商盧卡斯·德維特24日來到文博會2024年深圳市中小學生創新創意設計成果展現場,在深圳寶安區鬆崗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引導下,饒有興致地體驗了中國的掐絲琺瑯畫技藝。

  在通透的玻璃上輕輕撒上絢爛的琺瑯粉末,隨著溫度升高,粉末緩緩流動、融合,凝固成一層光滑如鏡、色彩斑斕的琺瑯塗層,就可以得到一件專屬藝術品。在得知這是中國小學生課外社團的課程之後,德維特驚歎不已。

  「這些孩子們很優秀,這麼小就能掌握中國傳統工藝技法,讓我印象深刻,我很想讓芬蘭的孩子們也來感受一下神奇的中國文化。」德維特說。

  新生代為文博會注入新活力。美國、南韓等國青年藝術家帶著作品亮相文博會,綻放多元魅力。

  「文博會二十年來已成為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平台。我們期待在文博會繼續拓展國際視野,推動文化藝術的創新與融合。祝願文博會未來更加輝煌,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推動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南韓藝術家崔澖珍說。

  法國紅酒、波蘭琥珀、奧地利科創產品、伊朗地毯、土耳其工藝品……越來越多的海外參展商來到文博會,結識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採購商,簽約拿下訂單。

  奧地利優耐美公司總經理赫特瑪麗·赫特爾帶著科技教育產品參展。「文博會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產品和企業,還可以與全球賓客零距離接觸。」赫特爾說。

  二十年來,文博會越來越突出交易功能,拓展交易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現場推介、新品發佈等形式,推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

  尼泊爾珠寶商、香格里拉手工藝品公司創始人美林比·紐潘是文博會的「老朋友」。2019年開始,他就帶著尼泊爾的青金石和紫水晶來文博會尋找市場和合作夥伴。

  在國際文化貿易展廳,紐潘熱情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微信好友,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的合作夥伴。在文博會上,他不僅找到了來自中國的批發商和馬來西亞的鑲嵌機構,還聯繫到了歐洲的客戶。

  「我把這裏當做國際展示台、會客廳和交易所,一到深圳就開始發消息,邀請新老客戶來洽談生意,很多長期的合作夥伴都是在文博會上找到的。」紐潘說。

  借助文博會平台,華夏動漫與日本世嘉株式會社簽訂VR遊戲內容及設備出口合同1.05億元;福建德化的「富貴紅」瓷器引來6000萬美元訂購大單……

  二十年間,文博會的展示規模從首屆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16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700多家增加至3000多家,每年吸引國內外超10萬種文化創意產品、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本屆文博會,中國優質影視作品也走出國門。在24日舉辦的新媒股份內容戰略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粵港澳大灣區微短劇戰略合作項目、「黃金屋」少兒動態繪本、高鐵「喜粵TV」專區項目等影視資源走向世界,在客廳大屏場景、終端小屏場景、車載場景等各個賽道,與海內外觀眾相見,持續拓展中國文化產業向世界進軍的新思路。

  曆屆文博會上,中國產品、企業和品牌揚帆出海,讓世界認識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中國。曆時二十載,「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展,文博會正散發出充滿機遇與活力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