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端初級到高新智能——西洽會展品折射西岸產業之變

  新華社重慶5月25日電(記者伍鯤鵬)能夠指揮開燈、做飯、洗衣、掃地的智能投影儀,全球唯一量產且取得防爆證書的防爆四足機器人……第六屆中國西岸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的工業設計新品發佈活動現場人頭攢動,近百名觀眾對著台上接連登場的智能製造新品嘖嘖稱奇。

  第六屆西洽會於5月23日至26日在重慶舉辦,「智能」和「數字」成為眾多展品的關鍵詞。「坐在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座艙內,喝著機器人衝泡的咖啡,真的感覺自己來到了未來。」在現場參觀的重慶市民符海波說。

5月23日,觀眾在西洽會重慶璧山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5月23日,觀眾在西洽會重慶璧山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然而,西洽會並非從一開始就是新技術、新產品的代名詞。十多年前,在它的前身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採購會上,展出的產品大多是臘肉、飼料、蠟染布等,重慶當地洽談引進的項目也大多是初級加工產品。

  據賽力斯集團工作人員介紹,過去公司不具備生產汽車的能力,只能在很多展會上展示減震器等初級電單車零部件。但現在公司在西洽會的參展品已經是技術領先的智能汽車,而且每年展出的產品都在不斷迭代升級。

  2018年,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採購會升級為中國西岸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從這個時候開始,參展品也轉向了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高新領域,成為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進軍西岸的主要展陳平台。

5月23日,工作人員在西洽會上向觀眾介紹展品。 新華社記者 張子彧 攝5月23日,工作人員在西洽會上向觀眾介紹展品。 新華社記者 張子彧 攝

  在面積最大的中央場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示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最新成果,包括縮小版的中國空間站與各類衛星模型,以及太空蘆竹、太空南瓜等太空農作物;一架翼展20.20米的固定翼無人機「雙尾蠍A」,則成為中國物流集團展台的主角。

  從低端初級到高新智能,西洽會展品的變化,折射出西岸地區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重慶如今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32.2%,科技型企業超過5.8萬家。毗鄰重慶的四川省,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4899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8.1%。

  「隨著意法功率芯片、大洋電機、承泰毫米波雷達等關鍵項目落地見效,智能網聯汽車56個關鍵零部件中,重慶已經佈局了55個。」重慶市經信委汽車工業處副處長王昭傑介紹,重慶已集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200多家,圍繞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動力、換電式等多種技術路線進行全面佈局,彙聚了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

5月23日,工作人員在西洽會上向觀眾介紹展品。 新華社記者 張子彧 攝5月23日,工作人員在西洽會上向觀眾介紹展品。 新華社記者 張子彧 攝

  本屆西洽會仍在見證西岸產業的持續提檔升級。會議開幕當天簽約196個項目,包括製造業項目124個、正式合約額1988.5億元,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先進材料、現代服務業項目、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

  西班牙質量檢驗檢測企業艾普拉斯公司檢測服務實驗室項目、日本AFC中國總部生產項目、華特動力大中華區甲醇重整氫燃料電堆研發生產項目……一批外資高新技術項目也在西岸地區落地。

  「重慶正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努力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我們願和重慶一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在重慶釋放新潛力、創造新需求、促生新動力。」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曉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