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瞭解版權保護,首都高校師生走進北京互聯網法院

新京報訊(記者徐彥琳)「全世界只有中國有互聯網法院,這是我們的民族自豪。通過互聯網,可以在網絡法庭中實現一比一成像,模擬真實的法庭場景。全流程在線,當事人不需要來到現場。」5月24日,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工商大學的法學生們走進北京互聯網法院,聽取工作人員的講解介紹,實地參觀互聯網審判法庭,瞭解版權保護。

同學們在網絡法庭體驗廳中,感受在科技力量加持下的法庭尊嚴。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同學們在網絡法庭體驗廳中,感受在科技力量加持下的法庭尊嚴。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

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在線訴訟體驗區,同學們參觀瞭解了互聯網法院的全流程在線訴訟模式。網絡法庭體驗廳中,原告和被告的實時影像出現在審判員席面前的左右屏幕上,模擬真實的法庭場景。當事人雙方不需要來到現場,即可完成司法流程。兩所學校的同學們輪流體驗坐在審判員的位置上,手握法槌,感受科技力量加持下的法庭尊嚴。

據介紹,體驗區設有在線訴訟流程牆、立案體驗區、多元調解體驗區、天秤鏈、網絡法庭、執行體驗區、電子留言區等板塊,讓參觀者體驗全流程在線訴訟模式。現代科技與司法審判工作的深度融合,為當事人提供訴訟便利,以智慧法院實現公平正義。

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在線訴訟體驗區,體驗全流程在線訴訟模式。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在線訴訟體驗區,體驗全流程在線訴訟模式。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

AI文生圖是否屬於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新型法官辦公區」,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法官們還以案釋法,為同學們講解在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法院審理的真實案例。「我們通過新類型典型案件的審理,來樹立相關的規則。」

參觀後,法官們還和同學們進行了座談交流。「互聯網法院的辦案模式是否可以在全國進行推廣?」「互聯網法院審判案例的執行和一般法院有什麼區別?」法律專業的同學們抓住這個機會,向法官提出了許多專業問題。法官們一一解答。

「依賴於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法庭才能完成這些工作。期待同學們以後可以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互聯網法院的法官說道。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法官們和同學們進行了座談。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法官們和同學們進行了座談。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攝

「來到互聯網法院,我看到了許多新穎的事物,比如新型的辦公室、不一樣的互聯網審判模式。」北京工商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唐澤華表示,學習到了許多與版權相關的案例,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版權保護對於文化創新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日後也應該更加註重版權保護意識的宣傳。」

「這次帶領中央民族大學大一法律專業的學生來到這裏參觀,對於這些剛剛進入法學領域的同學們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計算機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對於法律行業的影響。」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老師張靜楠說道,在法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就涉及許多實踐方面的內容,此次參觀也是對日常教學工作的一個補充。

北京互聯網法院機關團委書記李牛表示,許多與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指向「版權」。「它有個專業說法叫‘著作權’,是在文學、藝術、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複製的智力成果的專有權利。對於大學生來講,瞭解版權保護知識很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活動中,還有幾位來自北京市各個中小學的「版權之星」。來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王子鳴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學習到很多跟版權相關的知識。「我平時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盜版的情況,比如盜版書、盜版玩具,也會勸說身邊的人不要看盜版。希望日後可以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

記者瞭解到,此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指導,北京互聯網法院、首都版權協會等單位組織舉辦。作為「‘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書香行——「嗬護青年創新,版權創造價值」項目的一項重要活動,將為首都高校師生提供課外成長的社會平台。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