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思想共識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綜述

  新華社深圳5月25日電 題:凝聚思想共識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綜述

  新華社記者周科

  聚集最強大腦,發出文化強音。5月23日至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及相關從業者彙聚一堂,以「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為主題,圍繞「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繁榮文藝創作」「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等八個方面內容,分享真知灼見,增進思想共識,凝聚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緊扣時代主題

  本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共有8個分論壇。與會嘉賓表示,此次分論壇緊扣「中國式現代化」時代主題,彙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思想合力。

  圍繞文化主體性的堅守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邏輯,與會專家表示,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就在於堅守本根、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文化自信,本質上是文化主體的創造性,具有歷史主動性的精神。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我國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索出一條和平發展之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汪暉以「中國化、中國式現代化與多元一體的文明進程」為題發表演講。

  在本屆論壇上,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成為與會嘉賓共識。

  「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將一堂題為「新質生產力與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公開課作為開場。「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分論壇則分別舉行了兩場嘉賓演講和兩場圓桌論壇。嘉賓演講以「新科技激活文化產業新業態」「文化新業態的爆款密碼」等主題分享觀點。在場嘉賓表示,要堅持文化與經濟融合互動,以文化產業繁榮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堅持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加快形成文化新質生產力。

搭建交流平台

  為期兩天的論壇,彙聚全國行業大咖,搭建了一個有效溝通的文化交流平台。

  「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分論壇聚焦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媒體變革,通過分析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新方法、新路徑。

  「論壇上,大家打開各自的‘思想庫’,積極為行業建言獻策,帶來諸多思考和啟示。」騰訊公司副總裁陳勇說,算法可以選拔優質內容,形成廣泛傳播,要從戰略高度推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全媒體傳播,完善人工智能賦能體系建設。

  在這場文化交流和碰撞的舞台上,如何保護、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發在場嘉賓的熱議。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表示,挖掘弘揚敦煌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開拓精神、共生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於我們感悟祖先的智慧、感知民族的精神,樹立文化自信,賡續歷史使命,守護並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在「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上,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何猷君表示,優質要素的聚集和流動,展示出粵港澳大灣區的非凡活力,金融、交通、產業體系的互聯互通已形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機遇。在這樣的潮流趨勢下,大灣區更加需要以文化交流合作的形式去鞏固融合成果。

引領文化風向

  思想火花碰撞,真知灼見彙聚,共同聚合成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就哲學社會科學的演進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進行闡述。「以人類文明發展史開篇,要以中國式現代化迎接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時代。」他表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所承載的數字時代的新型現代化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人類現代化發展的新中心地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中心地帶向中國轉移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在「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分論壇上,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說,面向智能時代的融合出版,高校出版人才培養應注重跨學科能力的提升,在大出版觀、融合、智能這三方面上下功夫。「‘大出版觀’指導下的出版人才培養,關鍵要‘破圈’‘跨界’,尋求與其他學科、領域、產業的融合。」

  針對網絡平台的抄襲跟風,抖音總裁韓尚佑認為,這極大地傷害了整體內容的原創性,「希望平台和整個文化產業能給更多的內容創作提供機會和空間,給予扶持幫助。」

  對於電影業高質量發展,青年導演陳思誠表示,技術要更好地服務敘事。尋本逐源,探究真正與這個時代能產生共振,走到人民心中的內容。「文本是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思考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新電影。」